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岭南医学流派与名家学术传承研究

作 者: 金小洣
导 师: 李赛美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岭南医学 地域医学流派 当代岭南名家 学术传承
分类号: R2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3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中提出的“三因制宜”学说,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是说,中医对疾病的研究不能脱离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及个人体质等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历史发展的先后决定了地区医学发展的失衡,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疾病特点的变化,生活习俗的不同决定了个人体质的强弱等等。在各地医家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岭南医学流派也因此形成。岭南医学群众基础深厚,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对发展中医药十分有利,是地域医学中的典型代表。广东是岭南地区的核心地域,2006年政府提出将广东建设成为“中医药强省”,逐步重视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对岭南医学流派进行研究,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医学的特色,升华和拓展地方医学的优势。尤其是对当代名家的学术传承、发展现状的研究,有利于保存中医名家的宝贵经验,促进岭南优秀人才成长,对岭南中医的学术传承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主,结合访谈实录及信息采集模板基础上,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及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整理研究”两个课题中的211名医家为筛选对象,并加入岭南地区伤寒流派典型医家一名,共筛选出10名核心医家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当代岭南医学流派研究。在岭南医学发展源流的基础上,总结其形成原因及特点,通过研究岭南医学史及各时期的名医成就与影响,论证岭南医学流派的存在价值。第二部分是对当代岭南部分核心医家的科属及流派进行划分,并分析当代岭南医学流派的现状及趋势。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以核心医家为主的流派形成原因及共性个性进行比较,对当代中医学术流派发展提供借鉴。第三部分为当代岭南名家学术传承研究。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已取得的现代信息分析挖掘,并如实采集、原始保存、系统整理当代岭南核心医家的个人经验,分析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特色、典型医案,总结思辨特点以及成才要素。对学术传承进行分析,归纳现代化的传承模式。根据传承谱系对其传人学术思想及传承模式特点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当代岭南学术传承模式对中医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医学术传承的启示。第四部分是当代中医名家访谈。素材采集来自2009年11月24日全国第八期经方高级研修班的采访录像,经视频文字翻录整理而成。通过当代岭南核心医家及当代伤寒名家的访谈,了解其对流派认识、中医学术传承及人才培养的看法,总结当代中医传承工作的意义和存在问题。通过初步研究,我们得出:岭南医学流派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强调辨证论治,注重结合岭南地理气候所形成的特殊体质以及各种地域性疾病。形成了四诊合参的诊断思想和善用地方药材、慎辨寒热、祛湿同时顾护脾胃的组方用药特点等。岭南地区饮食历史文化悠久,重视食疗与药膳也是岭南医学的特色之一。当代岭南医学流派以邓铁涛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中医学术经验的名家为主导,在学科方面呈多元化发展。岭南中医内科、岭南中医皮肤科、岭南针灸科、岭南中医肿瘤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流派方面,脾胃派、温病派、补肾派、伤寒派及特殊的针灸诊疗方法丰富了当代岭南中医的内涵。岭南医学流派成为了综合性的学术流派,在中医的医疗、教育和学术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岭南10位核心医家的学术思想及传承研究可以看出,当代岭南医家的学术特征仍然具有鲜明的岭南地域性特色,在多年的岭南地区行医过程中,他们根据当地独特的发病情况及人群体质特点等,总结了某些特有的验方及创新的治法,因此,岭南医学流派作为地域性的医学流派,在当代医学流派中仍然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及临床疗效,对今后的岭南医学发展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从学术传承方面来看,10位名中医都有自己的学术传承人与弟子,并且很多弟子已经有相当的学术成就与创新。应该说,近年来在总结和继承名来中医经验方面,无论是中医界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是相当积极的,成绩也是相当显著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学术流派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具有开拓性的成果。但近现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及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发挥。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人有许多名老中医经验在不断流失,老中医后继乏人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高级中医人才的缺乏为我们当代中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中医学的发展应该首先注重经典理论,注重继承。同时,对于多种现代化的传承模式应给予宽松的发展环境,在不断实践与摸索中创造出更适合当代中医传承及发展的有利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4
引言  14-16
第一部分 岭南医学流派研究概况  16-30
  第一节 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  16-17
    1 概念  16
    2 划分  16-17
    3 影响  17
  第二节 岭南医学流派的形成及发展  17-21
    1 形成因素  18-19
      1.1 地理气候因素  18
      1.2 经济文化因素  18-19
      1.3 体质疾病因素  19
    2 岭南医学流派的发展  19-21
      2.1 萌芽时期  19
      2.2 形成时期  19-20
      2.3 成熟时期  20-21
      2.4 繁荣时期  21
  第三节 岭南医学流派的特点  21-24
    1 重视岭南地区的多发疾病  21-22
    2 重视岭南地区的特产药材和民间经验  22-24
    3 重视吸收新知  24
  第四节 岭南医学流派的影响  24-26
    1 对岭南人民卫生保健的影响  24-26
    2 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26
    3 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26
  第五节 岭南医学流派与新安医学流派的比较  26-30
    1 医家文献比较  27-28
    2 证治特色比较  28-29
      2.1 新安医学流派证治特点  28
      2.2 岭南医学流派证治特点  28-29
    3 总结分析  29-30
第二部分 当代岭南医学流派的划分与探讨  30-47
  第一节 当代岭南医学流派的划分  30-34
    1 入选标准  30-32
    2 研究方法  32-33
      2.1 纵向研究阶段  32-33
      2.2 横向研究阶段  33
    3 研究结果  33-34
      3.1 不同学科发展岭南中医特色  33
      3.2 不同派别丰富岭南中医内涵  33-34
  第二节 当代岭南医学流派探讨分析  34-47
    1 形成原因  34
      1.1 地域特点需求  34
      1.2 中医氛围基础  34
      1.3 传承源流影响  34
    2 流派个性  34-39
      2.1 邓铁涛  34-35
      2.2 靳瑞  35-36
      2.3 刘仕昌  36
      2.4 陈全新  36-37
      2.5 榻国维  37
      2.6 何炎燊  37-38
      2.7 邱健行  38
      2.8 周岱翰  38
      2.9 丘和明  38-39
      2.10 熊曼琪  39
    3 流派共性  39-43
      3.1 流派形成地域性  39-40
      3.2 学术思想继承性  40-41
      3.3 专业领域创新性  41-43
    4 当代岭南核心医家与全国典型医家比较  43-45
      4.1 科属丰富,相对集中  44-45
      4.2 特色鲜明,创新性强  45
    5 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45-47
      5.1 流派因素影响中医认知度  45
      5.2 流派创新提高中医应用性  45-47
第三部分 当代岭南核心医家学术精华及学术传承  47-103
  第一节 学术精华与传承  47-95
    1 邓铁涛  47-52
      1.1 学术精华  47-50
      1.2 学术传承  50-51
      1.3 传承模式分析  51-52
    2 靳瑞  52-57
      2.1 学术精华  52-56
      2.2 学术传承  56-57
      2.3 传承模式分析  57
    3 刘仕昌  57-62
      3.1 学术精华  58-61
      3.2 学术传承  61-62
      3.3 传承模式分析  62
    4 陈全新  62-67
      4.1 学术精华  63-65
      4.2 学术传承  65-66
      4.3 传承模式分析  66-67
    5 禤国维  67-71
      5.1 学术精华  67-70
      5.2 学术传承  70-71
      5.3 传承模式分析  71
    6 何炎燊  71-78
      6.1 学术精华  72-77
      6.2 学术传承  77-78
      6.3 传承模式分析  78
    7 邱健行  78-83
      7.1 学术精华  79-81
      7.2 学术传承  81-82
      7.3 传承模式分析  82-83
    8 周岱翰  83-87
      8.1 学术精华  83-86
      8.2 学术传承  86
      8.3 传承模式分析  86-87
    9 丘和明  87-90
      9.1 学术精华  87-89
      9.2 学术传承  89
      9.3 传承模式分析  89-90
    10 熊曼琪  90-95
      10.1 学术精华  91-94
      10.2 学术传承  94-95
      10.3 传承模式分析  95
  第二节 传承模式与探讨  95-103
    1 学术"源""流"不可分割  95-96
      1.1 家传、师传、院校教育是有利条件  95-96
      1.2 薪火相传是发展方法  96
    2 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  96-100
      2.1 师徒传承  96-97
      2.2 院校教育  97-98
      2.3 学科融合  98-99
      2.4 经验授受  99-100
    3 当代岭南中医传承特色  100-101
      3.1 师徒传承多样性  100-101
      3.2 多元师承创新性  101
      3.3 互补结合趋向性  101
    4 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  101-103
      4.1 经典名师是根源  101
      4.2 多种模式是动力  101-103
第四部分 当代中医名家访谈  103-115
  第一节 当代岭南核心医家访谈  103-108
    1 熊曼琪教授  103-105
    2 周岱翰教授  105-108
  第二节 当代伤寒核心医家访谈  108-111
    1 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  108-109
    2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  109
    3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  109-110
    4 湖北中医学院梅国强教授  110
    5 湖南中医学院熊继柏教授  110-111
    6 广州中医药大学熊曼琪教授  111
    7 广州中医药大学周岱翰教授  111
  第三节 启示  111-115
    1 传承工作势在必行  111-112
    2 存在弊端亟待解决  112-115
结语  115-118
  1 结论  115-116
  2 创新点  116
  3 存在问题  116
  4 展望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22
附录  122-126
致谢  126

相似论文

  1. 《(御纂)医宗金鉴》辩证论治学术特色及其传承研究,R2-52
  2. 岭南医学流派对胸痹心痛的主治思想研究,R256.22
  3. 当代十七位针灸名家学术传承及流派探讨,R246
  4. 岭南医学流派对心悸病证治的思想研究,R256.21
  5. 现代岭南名老中医医案及其有效经验方的收集和整理研究,R249.2
  6. 王琦教授主病主方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变异性鼻炎的临床研究,R276.1
  7. 岭南伤寒文献收集及医家学术思想探讨(清至近代),R-092
  8. 今古文经学对《内经》学术传承的影响,R221
  9. 中医古籍整理与学术传承,R2-52
  10.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11.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2. 高忠英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及运用补肺汤加减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13. 许彭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研究,R249.2
  14.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5.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16.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上腭及特色用药研究,R249.2
  17.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18.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R249.2
  19.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20. 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R249.2
  21.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R249.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医案、医话(临床经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