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

作 者: 赵淑梅
导 师: 李新宇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东北农村电视剧 繁荣 地域文化 反思
分类号: J9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1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世纪初,电视剧“刘老根”的热播启动了中国农村电视剧繁荣之先河,并从而引发东北农村电视剧的飙扬。东北农村电视剧所表现的强烈“黑土情怀”给荧屏带来了一股久违的清新的现代农村气息,这道浓浓的“东北风”把镜头伸向农民的生活和劳动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面对“三农”问题,来捕捉当代中国农村的鲜活与凝滞、高尚与卑微、善良与邪恶、希望与茫然,浓墨淡染地挖掘当代中国乡村的“人”和“物”,切实关注农民疾苦、需要、情感和农村农业的发展,其不仅仅让农民去思去想,而且也使都市人去了解农民,从而实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的全面进步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的基石,农民的小康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反映。农民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国家的政策,亦决定于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如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根据当地和自身的实际实现富裕,无疑需要正确的导航。电视剧——一个极易为群众接受的、当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如何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都市人”感应当代“农业、农村、农民”。使农民获得对自身的充分认知并能够在其启迪和指导作用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无疑是现代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刻探讨的重要问题。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虽然我国自新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三农”问题也得到一定解决,但是,如何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和谐新农村的发展始终是文化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促进广大受众了解“三农”、引导他们为解决“三农”而尽心尽力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8
绪论  8-24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8-12
  二、相关的研究  12-22
  三、研究方法及问题  22-24
第一章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兴起  24-42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4-33
    一、初创阶段——艰难的发韧(1958—1966)  25-26
    二、撂荒阶段——沉寂的荒漠(1967—1977)  26
    三、复苏阶段——重要的转折(1978—1979)  26-27
    四、探索阶段——举国风行(1980—1999)  27-31
    五、成熟阶段—渐成风格(1999--2004)  31-32
    六、黄金阶段—强势流派(2005-)  32-33
  第二节 繁荣探源  33-42
    一、政策扶持  34-37
    二、时代主旋律  37-39
    三、链条式的创作  39-40
    四、三贴近之原则  40-41
    五、乡土映衬下的平民之美  41-42
第二章 主题构成  42-66
  第一节 农民心史的刻录与见证  42-48
    一、关注农村的改革  42-45
    二、难以割舍的土地情怀  45-48
  第二节 亘古不变的爱情主题  48-51
  第三节 城市与乡村的融合  51-57
    一、城市反哺农村  51-52
    二、“走出农村”的基层带头人  52-53
    三、强化乡村的法制观念  53-56
    四、农村环保的呼唤  56-57
  第四节 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碰撞  57-60
  第五节 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60-66
    一、传统的永恒  61-63
    二、凝重的时代烙印  63-66
第三章 魅力所在  66-88
  第一节 东北农村电视剧的艺术特色  66-68
    一、浓浓的方言汇融凸现民间韵味  66-67
    二、民间艺术大融合彰显地域特色  67-68
    三、人物刻画俗中透雅绘尽地域风情  68
  第二节 东北农村电视剧魅力之要素  68-88
    一、东北地域文化之精髓  68-72
    二、东北地域文化之载体  72-88
第四章 创作队伍  88-112
  第一节 何庆魁——东北文化的演绎者  88-96
    一、何庆魁及其创作概况  88-90
    二、农民情结  90-93
    三、纯朴天然之风格  93-96
  第二节 高满堂——平民的演绎者  96-102
    一、高满堂及其创作概况  96-97
    二、游弋在平民历史书写的快乐中  97-100
    三、熔融现实的美学精神  100-102
  第三节 李文岐——黑龙江文化的抒写者  102-107
    一、李文歧及其创作概况  102-103
    二、黑土情结  103-105
    三、眷恋黑土的艺术气质  105-107
  第四节 张继——东北文化的嫁接者  107-112
    一、张继及其创作概况  107-109
    二、奇才的心灵归宿  109-112
第五章 表演者  112-136
  第一节 高秀敏——黑土地上永远盛开的丁香花  112-118
    一、高秀敏及其表演概况  112-114
    二、语言和形象的典范  114-118
  第二节 范伟——演啥像啥的“小人物”  118-123
    一、范伟极其表演概况  118-120
    二、实力的较量  120-123
  第三节 潘长江、程煜的表演  123-128
    一、潘长江——难得的东北“袖珍”男人  123-125
    二、程煜——默默中的“后起之秀”  125-128
  第四节 赵本山的徒弟们——“二人转”的传承者和演绎者  128-136
    一、四徒弟——唐鉴军  128-130
    二、六徒弟——王小利  130-132
    三、二十五徒弟——小沈阳  132-136
第六章 “赵本山现象”分析  136-148
  第一节 赵本山其人其事  136-139
  第二节 本色表演  139-143
    一、角色定位——本色表演的脊梁  140-141
    二、原生态人物形象——本色表演之魂  141-142
    三、喜剧表演才能——本色表演之升华  142-143
  第三节 “败走麦城”现象的思考  143-148
    一、中西方文化理念差异——“败走麦城”之因  143-145
    二、美仑美奂——“本山现象”的求同  145-146
    三、小品化倾向——“本山现象”的雷同  146
    四、技艺的粗糙  146-148
第七章 反思与超越  148-164
  第一节 农民形象之困窘  148-152
    一、“好人”形象之“高、大、全”  149
    二、“好官”和“主心骨”之抽象  149-150
    三、“恶人”形象之恶  150-151
    四、“草根”之俗  151-152
  第二节 方言之成败  152-154
  第三节 繁荣背后的思索  154-164
    一、创作者在浮躁中演绎  154-157
    二、数量之“丰盈”质量之“瘦削”  157-160
    三、通俗中的庸俗化  160-161
    四、现实农村的“过度”拔高  161-164
附 东北农村电视剧剧目时序览(按时间顺序排列,系列剧除外)  164-167
参考文献  167-17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73-175
后记  175-178
论文摘要  178-180
ABSTRACT  180-182

相似论文

  1.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2.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4.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5.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学反思研究,G420
  6.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反思,G712.3
  7.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8. 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及发展研究,G451.1
  9. 语文教学“泛人文性”问题的反思与对策,G633.3
  10. 高中化学学困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G633.8
  11. 化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哲学思考,X820.3
  12. 教育实习中职前教师反思发展的研究,G715
  13. 永州纸马艺术研究,J217
  14. 我国现行民事调解制度之反思,D925.1
  15.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G633.6
  16. 关于自然分材教学中“零作业批改”策略下科学反思本应用的研究,G633.98
  17.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策略探析,G633.2
  18.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G633.3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G633.3
  20.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学科的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探索,G633.3
  21. 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33.6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