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及能源政策研究

作 者: 程胜
导 师: 张俊飚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农村能源 消费行为 制度变迁 政策建议
分类号: F323.2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31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能源经济学、消费理论、制度演化理论及行为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截面面板分析、实地调研相结合,应用数理统计模型、系统学模型等方法,沿着“阶段划分-因素分析-规律识别-政策建议”的思路展开,形成先总后分再总,先因后果的分析模式,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综合研究农村能源消费变迁的特征,揭示其变迁的内在规律及阶段性;总体研究各种不同能源在农村地区消费比重的影响因素;以鲁西南、鄂东南、湘西三个地区作为案例区,从能源消费品种和数量的层面,探究能源消费行为、消费模式变迁的关键要素;从较长时间尺度分析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总体趋势,对其基本规律进行识别并作出制度性解释;最后,从农村能源宏观发展方向,中观可再生能源生产开发,微观能源消费个体三个层次,提出农村能源可持续消费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论文的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从消费理论、制度演化理论及行为经济学三个方面进行理论介绍,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第三章从我国农村能源分布的特点入手,对农村能源消费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运用熵定律揭示出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各个不同阶段及特征。第四章对影响农村主要能源消费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构建了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因素对不同能源品种消费变动的影响强度。第五章是从能源消费品种和消费数量两个层次上,运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区的农村能源消费行为变迁及影响因素。揭示了农村能源消费行为的主导因素在品种与数量选择方面的差异化现象。第六章从农村能源消费的时间序列入手,利用关联维数和柯尔莫哥洛夫熵的估算和混沌-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模型,发现了农村能源消费在时序上的混沌特征,并给出了能源消费行为变迁的制度性解释。基于上述分析,第七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农村能源可持续消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相关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八章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通过本文的研究,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创新:(1)研究视角具有新颖性。农村能源消费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现有关于农村能源消费的文献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进行某个具体能源消费变动的单一因素分析;二是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问题,这样的研究前者较为单薄,后者过于宽泛,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无法揭示农村能源消费变动的本质和规律。本文则将宏观的农村能源消费变动和微观的能源消费行为演变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系统分析农村能源消费及制度变迁的研究框架,对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问题及制度性解释作出了全面分析。(2)研究方法的创新。综合运用线性回归模型、Tobit模型对农村能源消费及行为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对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时序的混沌识别中,结合常规的时间序列分析法、遗传优化算法及神经网络方法,引入了混沌—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有效的弥补了农村能源消费研究方法上的不足。(3)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一是从实证的角度揭示了农村能源消费的阶段性。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严重短缺阶段、基本满足阶段和农村能源消费多样化阶段。二是依据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从能源消费品种和能源消费数量两个层次,实证研究了影响农村能源消费行为变迁的主要因素及强度,发现影响农村能源消费行为的主导因素在品种与数量选择方面存在差异化现象。三是揭示了农村能源消费时序的混沌性。通过对农村能源消费时序重构,并运用关联维数和柯尔莫哥洛夫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能源消费是一个包含多重因果反馈、非线性机制作用的混沌系统。它既受内部某种确定性规律的支配,也受外部多重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类似随机现象的特征,从而难以进行长期预测。

全文目录


摘要  11-13
Abstract  13-16
第一章 导言  16-27
  1.1 研究背景  16-18
  1.2 问题的提出  18
  1.3 研究意义  18-19
  1.4 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与评述  19-23
    1.4.1 关于农村能源调查和开发潜力评估  19-20
    1.4.2 关于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20-21
    1.4.3 关于农村能源消费的生态环境效应  21-22
    1.4.4 关于农村能源政策  22-23
    1.4.5 文献述评  23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  23-24
    1.5.1 研究目标  23-24
    1.5.2 研究内容  24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4-25
  1.7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25-27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7-36
  2.1 消费理论  27-30
    2.1.1 第一阶段的消费理论  28-29
    2.1.2 第二阶段的消费理论  29
    2.1.3 第三阶段的消费理论  29-30
  2.2 制度演化理论  30-32
    2.2.1 诺思的制度演化理论  30-31
    2.2.2 青木昌彦的制度演化理论  31
    2.2.3 斯密德的制度演化理论  31-32
  2.3 行为经济学  32-36
第三章 农村能源消费的历史、现状及阶段划分  36-56
  3.1 农村能源禀赋现状  36-39
  3.2 农村能源消费的历史与阶段划分  39-52
    3.2.1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历史变迁  40-42
    3.2.2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阶段划分  42-46
    3.2.3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变迁的阶段性特征  46-48
    3.2.4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变迁的特点  48-52
  3.3 农村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52-55
  3.4 本章小结  55-56
第四章 农村主要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6-79
  4.1 农村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变迁  56-57
  4.2 秸秆能源消费  57-62
    4.2.1 秸秆消费状况  57-59
    4.2.2 秸秆消费变动的影响因素  59-62
  4.3 沼气资源消费  62-68
    4.3.1 沼气资源消费状况  62-65
    4.3.2 沼气资源消费变动影响要素  65-68
  4.4 太阳能消费  68-69
    4.4.1 太阳能利用发展与现状  68-69
    4.4.2 太阳能消费变动影响要素  69
  4.5 农村煤炭消费  69-76
    4.5.1 农村煤炭消费状况  70
    4.5.2 农村煤炭消费变动的影响要素  70-76
  4.6 农村电力消费  76-78
    4.6.1 农村电力消费状况  76-77
    4.6.2 农村电力消费变动的影响要素  77-78
  4.7 本章小结  78-79
第五章 农村能源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79-101
  5.1 农村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识别  79-81
  5.2 农村能源消费行为的理论分析  81-85
    5.2.1 农户能源消费的理性认识  82-83
    5.2.2 能源品种的选择  83-84
    5.2.3 能源消费数量的选择  84-85
  5.3 计量模型简介及其引入  85-87
    5.3.1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85-87
    5.3.2 删失模型  87
  5.4 样本选取及基本描述  87-93
  5.5 实证分析及估计结果  93-99
    5.5.1 模型变量的选择及预期设定  93-94
    5.5.2 模型估计结果  94-99
  5.6 本章小结  99-101
第六章 农村能源消费变迁的规律辨识及制度性解释  101-128
  6.1 农村能源消费变迁的规律识别  101-107
    6.1.1 农村能源消费变迁的分析方法  101-103
    6.1.2 农村能源消费时序的混沌识别  103-104
    6.1.3 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  104-107
  6.2 农村能源制度变迁及阶段性特征  107-112
    6.2.1 农村能源制度供给主体的历史分析  107-108
    6.2.2 农村能源制度变迁的阶段特征  108-112
  6.3 农村能源消费变迁的制度解释  112-126
    6.3.1 农村能源制度变迁对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  112-118
    6.3.2 短缺阶段农村能源消费行为特征的制度解释与统计检验  118-120
    6.3.3 基本满足阶段农村能源消费行为特征的制度解释与统计检验  120-124
    6.3.4 多样化阶段农村能源消费行为特征的制度解释与统计检验  124-126
  6.4 本章小结  126-128
第七章 农村能源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建议  128-141
  7.1 农村能源可持续消费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28-129
    7.1.1 农村能源可持续消费的指导思想  128
    7.1.2 农村能源可持续消费的基本原则  128-129
  7.2 实现农村能源可持续消费的对策建议  129-141
    7.2.1 明确农村能源的合理地位,确定农村能源发展的方向  129-130
    7.2.2 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步伐  130-133
    7.2.3 积极发展能源农业,谋求能源、农业和生态的多赢  133-136
    7.2.4 不断完善农村能源发展的制度保障  136-137
    7.2.5 健全农村能源消费服务体系  137-138
    7.2.6 遵循农村能源技术变迁的基本规律,大力发展能源技术创新  138-139
    7.2.7 实行碳税动态调整政策  139-140
    7.2.8 加强教育,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提高农户节约环保意识  140-141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41-145
  8.1 主要结论  141-144
  8.2 研究展望  144-145
参考文献  145-152
致谢  152-154
附录  154-163

相似论文

  1.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2.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3. 茶叶消费者行为特征及营销策略分析,F274
  4. 江苏省农村户用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研究,S216.4
  5.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S38
  6.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7. 南京市药房托管运行问题研究,R95
  8.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9. 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G434
  10.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个案研究,G451.1
  11.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12.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变迁的探析,D630.3
  13. 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832.6
  14.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G647.38
  15.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山市政府外贸管理的问题与对策,F752.8
  16.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F127
  17. 网络趣缘群体对成员消费行为的影响方式分析,C913.3
  18. 长沙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效果评估,G812.4
  19. 新媒体环境下品牌消费行为探析,G206-F
  20. 奉贤地区农民自主创业的可行性研究,F327
  21.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客户消费行为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TP311.13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 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 > 农村能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