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

作 者: 王永锋
导 师: 何克抗;Alan Lesgold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关键词: 建构性学习 学生有效参与 教育技术 成功课堂 跨越式发展
分类号: G63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69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肇始于笔者参加恩师何克抗教授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在实践中反思并提出问题,继而深入思考。研究关注的议题始终集中在“知识时代如何利用合适教育技术实现信息化成功课堂,落实杰出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根本核心。出于对此问题的探究,又分化为三个子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求课堂教育技术在构建信息时代“成功课堂”的实现机制,落实“杰出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使命、角色与职责,即“课堂教育技术之正业”。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文献研究,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2)比较研究,主要在后期美国留学期间;3)案例研究,主要在论文撰写阶段;4)行动研究,主要在前期参加跨越式课题阶段。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展文献调研与研究设计。第二阶段又分为国内与国外两个阶段:国内阶段从事跨越式试验的行动研究。国外阶段关注中美比较,及前沿动态追踪。第三阶段是博士论文撰写修改阶段。论文提出并论证了成功课堂的新界定及一个问题分析框架,即成功课堂(Sc)是“建构性学习C”与“学生有效参与P”的复合函数,Sc=ET*(C,P)。“建构性学习”与“启发式教学”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合称之为“启发建构型课堂”;教育技术是实现“成功课堂”的服务力量(或曰催化剂)。“建构性学习”体现认知视角,“学生有效参与”体现意向视角,二者构成完整的有效学习过程。所谓“建构性学习中学生有效参与”,在其实践意义上是指在“启发建构论”的指导下,利用合适“创新教育技术”,遵循“学思行统一”一贯之道,构建“建构性学习”形态,协调多元复合学习方式与策略,激励学习情感与动力,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实现“成功课堂”,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并进,从而落实“杰出人才”培养目标。文章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七章为结束语。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探讨,第三章命题与研究设计,第四章建构性学习形态研究,第五章学生有效参与研究,第六章实践行动:“跨越式发展”项目。论文主体五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针对核心问题,及子问题做出回答与论证。第二章主要就建构主义、教育技术定义与本质、教育技术的逻辑起点与终极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个方面做了文献综述。在综述过程中穿插个人观点。第三章主要就成功课堂结构、学习过程、折衷混合学习观、研究思路与方法做了探讨与阐述。本章前三节是第四节的概念框架铺陈。该章主要论述笔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视点。第四章分别就学习环境设计基础、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潜力与挑战、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效果研究、主导主体启发建构学习形态的建构做了论述。该章旨在解决核心议题的第一步骤,即构建建构性学习形态。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效果研究为国际最新前沿问题。主导主体启发建构学习形态则是建构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产物。第五章分别就学习动机、学生有效参与的界定、整合与实施模式做了探讨。该章旨在回答核心议题的第二步骤,即保证学生有效参与。该章关于学生有效参与的界定,是作者个人研究观点的详细阐述。整合模式则主要取材于何克抗教授研究和实践成果。本章提出中西结合启发建构式的“学思行统一模式”。第六章主要针对自身参与“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进行实践总结与反思。分别从项目概论,学科进展,试验成果,实践反思四个角度做了深入剖析。本章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石楼试验区为切入,对课题和自身实践做了总结。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整合了西方建构主义和中国传统教育学思想(主要以孔子为代表),初步提出一组假设、概念体系,及其分析框架。相对而言,论文在理论观点方面创新较多。不足之处在于理论体系与逻辑结构有待精炼、完善与实践检验。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第1章 绪论  10-21
  1.1 研究背景  10-15
  1.2 实践启发  15-16
  1.3 研究议题与内容  16-18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18-21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探讨  21-54
  2.1 建构主义的研究进展  21-30
  2.2 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  30-40
  2.3 教育技术的逻辑起点与终极目的  40-47
  2.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47-54
第3章 命题与研究设计  54-88
  3.1 成功课堂之结构  54-63
  3.2 关于学习过程问题  63-70
  3.3 折衷混合观  70-81
  3.4 研究思路与方法  81-88
第4章 建构性学习形态研究  88-116
  4.1 学习环境设计基础  88-96
  4.2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潜力与挑战  96-102
  4.3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效果研究  102-108
  4.4 “主导-主体”启发建构学习形态  108-116
第5章 学生有效参与研究  116-133
  5.1 学习动机设计基础  116-119
  5.2 学生有效参与的界定  119-124
  5.3 学生有效参与的研究框架与评估矩阵  124-127
  5.4 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模式  127-133
第6章 实践行动:“跨越式发展”项目  133-154
  6.1 “跨越式发展”项目简评  133-138
  6.2 “跨越式发展”项目的学科模式  138-144
  6.3 试验效果及实践反思  144-154
第7章 结束语:迈向成功课堂  154-164
  7.1 研究结论与贡献  154-162
  7.2 研究不足与建议  162-164
参考文献  164-180
后记  180-182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182-183

相似论文

  1. 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G40-057
  2. 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434
  3. 四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G434
  4.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G40-057
  5.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G40-057
  6. 面向学科的文献资源聚类系统研究及应用,TP391.1
  7.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研究,G434
  8.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G635.1
  9.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434
  10.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研究,G434
  1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学习共同体研究,G434
  12. 混合式学习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G434
  13. 《教育技术学》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G40-057
  14. 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F127
  15. 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H319
  16. 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G645.1
  17. 教育技术有效支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G647.3
  18. 基于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研究,G434
  19. Google协作平台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探究,G434
  20. 基于绩效技术的中职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研究,G434
  21.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G43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