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
作 者: 张继芬
导 师: 徐晓玉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药用资源化学
关键词: 阿魏酸 脂质体 壳聚糖 微球 口服给药系统
分类号: R9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口服给药是临床最主要的给药途径之一。对半衰期短的难溶性药物而言,如何增强药物吸收,延长药效持续时间,以减少服药剂量和给药次数,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为此,以高分子载体为主的各种口服给药系统被不断研发。它们或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或能改善药物吸收,但兼而有之的给药系统却很少。脂质体和壳聚糖微球是常用的两类药物载体。两类载体各有特点: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药物吸收,但稳定性差,尤其不宜口服给药;壳聚糖微球稳定性好,具有独特的聚合阳离子特性、亲水凝胶性和生物黏附性,可延缓药物释放、增进吸收。若能将两类载体适当结合,取长补短,或能开发出一种新的口服给药系统,既能延缓药物释放又能促进药物吸收。目的:本研究以阿魏酸(Ferulic acid.FA)为模型药物,先制备脂质体(liposome, LP).再将其包入壳聚糖微球(chitosan microsphere, CM)中,制备出骨架型的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liposomes-in-chitosan microsphere, LICM)。重点对LICM的制备工艺、结构、体外释药机理、体内吸收等内容进行研究,旨在为LICM的制备和评价提供参考,以期最终研发出一种融合了脂质体和壳聚糖优势的新型口服给药系统。方法与结果:1.FA-CM的制备与表征首先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别研究了离子凝聚法和乳化交联法制备FA-CM的工艺,以为LICM的制备提供参考。在以三聚磷酸钠为凝聚剂的离子凝聚法中,凝聚液的pH值和用量、投药量是影响包封率和载药量的重要因素:降低凝聚液的pH值,减少用量或增大投药量均能显著提高包封率和载药量。优化工艺下3批FA-CM的平均包封率为73.77±1.89%,平均载药量为8.08±0.27%,平均粒径为1.13±0.11 mm。乳化交联法的制备工艺中,油相组成、乳化剂组成、油水相体积比、戊二醛用量、壳聚糖浓度和投药量均对包封率、载药量有一定影响。以二甲硅油为油相,浓度为2.5%的壳聚糖为水相,吐温80:司盘80(1:1)为乳化剂,适当降低油水相体积比,增大戊二醛用量和投药量,有利于提高包封率和载药量。优化工艺下3批FA-CM的平均包封率为76.33±2.07%,平均载药量为5.75±0.14%,平均粒径为88.978±12.41μm。2.FA-LP的制备与吸收随后研究了FA-LP的制备工艺和肠吸收。醋酸钙梯度法制备FA-LP。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主动载药的孵育条件,采用Doehlert设计对投药量、磷脂与药物的摩尔比和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比3个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工艺下制备的3批FA-LP平均包封率为79.97±0.54%,平均粒径为187.6±11.9nm,zeta电位为-12.67±1.78。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能促进阿魏酸的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整肠段,脂质体的ka分别为原料药的1.78、1.73、1.97、1.57和1.87倍,3h的吸收百分率分别提高了63.58%、54.52%、65.62%、64.76%和31.22%。3. FA-LICM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制备工艺再采用离子凝聚法和乳化交联法将FA-LP载入CM中,制备出LICM。分别研究了壳聚糖终浓度、壳聚糖溶液与脂质体的体积比、凝聚液的浓度和pH值或壳聚糖终浓度、壳聚糖溶液与脂质体的体积比、乳化剂浓度和固化剂用量4个因素对微球载药量的影响。离子凝聚法制备的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liposomes-in-chitosan microsphere prepared by onic gelation method, LICMi),载药量在0.317-0.694%之间,凝聚液pH值和壳聚糖溶液与脂质体的体积比对载药量有较大影响:提高凝聚液pH值或增加脂质体的用量均可提高载药量。乳化交联法制备的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liposomes-in-chitosan microsphere prepared by emulsion cross-link method, LICMe),载药量在0.426-0.974%之间,各因素对载药量均有较大影响:适当降低壳聚糖或乳化剂的浓度,提高脂质体或固化剂用量有利于提高载药量。体外释放LICM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离子凝聚法还是乳化交联法,脂质体自LICM中的释放速率与药物自CM中的释放速率相近:CMi中,药物2h释放了39.71%,8 h释放了79.18%,12 h释放了89.31%,符合weibull分布;各工艺的LICMi中,脂质体2h释放了15-30%左右,8h释放了55-80%,12 h释放了65-90%,均符合weibull分布。CMe的突释效应强,药物2h释放了74.7%,4h释放了88.43%,8 h即已释放了92.77%,符合weibull分布;各工艺的LICMe具有类似的强突释效应,脂质体2h释放了70%左右,4h释放了80%左右,8h释放率接近90%,也均符合weibull分布。可见,脂质体取代原料药包入CM中,并没有改变CM本身的释放性能。两种方法制备的LICM,脂质体释放后粒径均有所增大:分别由原始的115.3 nm增至330±41 nm(LICMi)和209±18nm(LICMe)。药物自LICM中的释放速率明显慢于CM。各工艺的LICMi中,2h释药5-6%,12 h释药30-40%,24h释药55-75%,大多符合weibull分布和零级动力学方程。各处方的LICMe,2h药物释放了20-30%,12 h释放了50-60%左右,24 h释放率接近65-70%,均符合weibull分布。LICMi的释药速率慢于LICMe,这与LICMi脂质体释放较慢且释放后粒径增大更多的结果一致。由此说明,LICM的药物释放分两步进行:脂质体先从LICM中释放,药物再从脂质体中释放。表征分别用扫描电镜、DSC和X射线衍射对微球进行表征。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均为球状或椭球状,离子凝聚法微球平均粒径为1.17±0.15 mm,骨架结构完整,CMi的横切面上可见到大量FA细小微晶,而LICMi的横切面上无药物微晶可见,脂质体以完整的球形分布于微球的骨架中。乳化交联法微球平均粒径为123.754±15.74μm, CMe表面较光滑、致密,LICMe表面残缺不完整,有较多孔隙,这是乳化交联法微球突释效应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CMi的DSC图谱中FA在170℃的吸热峰明显,X射线衍射图谱中FA的结晶衍射峰明显,证实药物仍以微晶状态分布于微球中;CMe的图谱中FA的吸热峰或结晶衍射峰消失,说明药物以无定形态分布于微球中。两种方法制备的LICM中FA吸热峰或结晶衍射峰都消失。结合释放结果推知,LICM的结构为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内,脂质体再完整的分布于壳聚糖微球中。4. FA-LICM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体内药动学研究。大鼠灌胃给予FA原料药、FA-CMi和FA-LICMi三种制剂后定时取血,甲醇沉淀蛋白后,以香豆素为内标,甲醇-0.3%醋酸溶液(42:58)为流动相,HPLC法320 nm检测血浆中的FA含量,计算血药浓度,DAS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FA-LICM的tmax、MRT、t1\2分别为2.5±0.354 h、7.487±0.248 h和7.818±1.161 h,较原料药的0.15±0.038 h、1.365±0.091 h和1.992±0.491 h,FA-CM的1±0.354 h、4.171±0.149 h和4.857±0.997 h都有所延长:其AUC为18.331±2.846μg·L-1·h-1,分别为原料药和FA-CM的7.08倍和2.21倍:结论:上述研究证实,LICM融合了脂质体和壳聚糖微球的双重优势,具有良好的缓释和促吸收作用,是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口服给药系统。
|
全文目录
摘要 5-9 Abstract 9-13 前言 13-17 第一章 阿魏酸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17-41 1 仪器与试药 17-18 2 方法与结果 18-38 3 讨论 38-41 第二章 阿魏酸脂质体的制备与吸收 41-63 1 仪器与试药 41-42 2 方法与结果 42-60 3 讨论 60-63 第三章 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研究 63-95 1 仪器与试药 63-64 2 方法与结果 64-91 3 讨论 91-95 第四章 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95-105 1 仪器与试药 95-96 2 方法与结果 96-103 3 讨论 103-105 结论 105-106 创新性与意义 106-107 思考与展望 107-108 参考文献 108-111 致谢 111-112 附录 112-127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汇报 127-128
|
相似论文
-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牡蛎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TS254.4
- 八珍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R285
- Breath Figure法构建若干漆酚金属聚合物规则图案的研究,O634
-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 益肾活血法防治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的临床研究,R277.5
-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 牡蛎中重金属镉、铅的富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X174
-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及其生态有机药肥研制,S436.421
- 壳聚糖基温敏性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943
- 酸溶液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R318.08
- 双重/三重响应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O631.3
- 壳聚糖基复合纳米涂膜材料及对鸡蛋涂膜保鲜包装效果的研究,TS253.2
- 日本血吸虫P14基因纳米微球-DNA疫苗的初步研究,R392.1
- 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溶解性能的研究,O636.1
- 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建立肾阳虚小鼠模型,R-332
- 应用脂肪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和壳聚糖支架材料共同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实验研究,R329
-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R632.1
- 牛血清蛋白和鱼精蛋白从NOCC/海藻酸盐水凝胶中的释放:两种不同等电点的生物分子的对照试验,R94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