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成长—瓜州回族东乡族疏勒河移民村的民族学考察

作 者: 钟福国
导 师: 王希隆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民族学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移民 社区 成长
分类号: C9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对那些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生存空间十分狭窄的特困地区,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农村人口迁移,以缓解人口压力,并扶持移民异地脱贫。在这样的背景下,甘肃省为了解决中部干旱地区和东南部高寒阴湿山区11个县的贫困问题,实施了“兴西济中、扶贫开发”的战略,先后在河西走廊安置了“两西移民”、疏勒河项目移民、九甸峡项目移民这三大项目移民。疏勒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暨移民安置项目自1996年实施以来,在瓜州县6个项目区集中安置积石山、礼县、和政等9个县市移民7547户,并于2005年12月将前4个项目区正式移交给瓜州县,成立了双塔乡、七墩回族东乡族乡、安康村、马家泉村、扎花营村。我们来到的是七墩回族东乡族乡,全乡辖三墩、锦华、汇源三个行政村,其中锦华、汇源为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村。站在社区研究的视角,社区地理空间的构建并不代表着社区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形成,社区更多强调的是多种空间的整合,尤其是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背景的移民如何协力合作、建立一种有效积极的联系,如何逐渐建立起一种对新环境的认同和归属,从而真正成为“当地人”而非是“暂居者”,我们调查的七墩乡锦华村就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典型社区,移居到这里的村民经历了数次“摇摆式”的抉择与迁徙之后最终定居。“瓜州人”、“河西人”逐渐成为他们的新身份。这一切的渐变都在呈现一个事实:一个真正的社区正在成长。本文即围绕瓜州县七墩乡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成长过程展开研究,撰写的行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移民在搬与不搬之间的犹豫不决,并考量了利于发展的几个重要指标之后,移民定居了下来,克服种种困难,奋力建设家园;2、移民通过与邻里社区和社区内部的长期互动,形成了集体感和道德感,并对新社区的生产生活状况做出了积极评价;3、社区基层组织及其选举,在移民初期引发了一些矛盾,但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基层组织逐渐发挥着正面的功能,并逐步完善;4、清真寺是穆斯林民族的象征符号,移民在资源相对贫乏的新社区,通过自身努力,建立起了他们的灵魂支柱——清真寺,宗教成了移民长期定居于此的重要基石;5、水及其管理对于戈壁摊上的灌溉农业来说可谓重中之重,移民社区围绕水的管理产生了系列问题,也影响了移民对社区成长的信心,但移民通过外出务工补偿了这方面的欠缺;6、社区的成长还需关注社会性别,移民社区的妇女通过外出打工实现了地位和角色的转换;7、指出社区成长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移民群体的期望;8、关于社区成长的思考,笔者试图通过以上社区组织、清真寺、水的故事、妇女打工等因素,对移民社区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加以反思,同时对民族社区发展、社区整合、社会工作等进行思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导论  9-32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9-14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14-28
  第三节 田野工作与概念界定  28-32
第二章 移民搬迁  32-50
  第一节 进入社区时的思考  32-36
  第二节 移民搬迁与理解移民  36-50
第三章 移民对生活状况的评价  50-69
  第一节 互动中的社区  50-59
  第二节 村民对社区成长的感受与评价  59-62
  第三节 政策保障与社区成长  62-69
第四章 社区基层组织  69-82
  第一节 社区基层组织及其选举  69-76
  第二节 社区组织的功能  76-79
  第三节 典型事件:低保的故事  79-82
第五章 社区中的清真寺  82-99
  第一节 清真寺的建立  82-92
  第二节 清真寺的管理  92-95
  第三节 清真寺的功能  95-99
第六章 水资源的管理  99-114
  第一节 水渠  99-104
  第二节 水渠的管理  104-107
  第三节 放水的纠纷  107-110
  第四节 机井  110-114
第七章 妇女打工  114-129
  第一节 到农场打工  114-120
  第二节 妇女的改变  120-125
  第三节 妇女面临的困难和妇女发展  125-129
第八章 社区成长中的问题与期望  129-143
  第一节 社区成长中的困境  129-137
  第二节 社区成长中的贫困问题  137-139
  第三节 社区成长中的期望  139-143
结语: 尚未结束的几点思考  143-148
参考书目  148-154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54-155
致谢  155-156
附录  156-159

相似论文

  1.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2.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3.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4.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5.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G647
  6.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7. 古田溪水库移民的历史考察,D632.4
  8.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9.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10.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阈下的城市社区治安服务研究,D631.4
  11.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12.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669.6
  13.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14. 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探究,G434
  15. “解放牛网”研究,G206
  16.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社区体育的促进与发展对策研究,G812.4
  17. 苏州市“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18.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结构考察与整理,TS941.1
  19. 社区高血压患者钙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研究,R473.2
  20.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R563.1
  21. 山西社区科技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G322.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民族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