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作 者: 罗奇
导 师: 王斌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体质健康 管理模型 管理系统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能量监测
分类号: G804.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目前为各界所广泛关注,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健康问题引发的负面性事件在大学生中层出不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需求,体现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已有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论著作为研究基础,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和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搜索、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工程等方法构建并检验了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型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和开发了我国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研制了大学生身体运动能量监测仪,在丰富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同时,也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及其促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型指标体系包括其中生理健康指标7项,心理健康指标15项(社会适应指标并入心理健康指标中),分6个维度共22个指标,即人体形态维度包含身高和体重;身体机能维度包含肺活量和脉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维度包括力量、柔韧和耐力;自我维度包含自尊、自信、自立和独立性;人际维度包含团队精神、人际沟通、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处事维度包括注意力集中、坚持性、有恒性、情绪稳定、抗挫折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学习。2.开发完成了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系统研发所选用的各项技术成熟、规范。系统模块的设计科学、合理,界面精美、操作人性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系统已经通过学生和专家的测试。基于B/S模式的体质健康管理系统比以前的C/S模式更加方便、易于操作且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系统中,增加了健康干预和干预反馈两个模块,符合健康管理的各种要素。专家建议可以在健康干预中显示,学生可在干预反馈模块中提问,真正提高了体质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和可信性。3.研发完成了大学生身体运动能量监测仪。该设备能根据人的基本生理参数(如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来实时的测量运动中(跑步和步行)身体的温度,瞬时心率,平均心率,最高心率,运动量,步数,强度,路程和速度等性能指标,通过管理系统对搜集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健康评价。大学生身体运动能量监测仪已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2
1. 问题提出  12-15
  1.1 研究问题  12-13
  1.2 研究内容  13-14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5
2. 文献述评  15-33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5-18
    2.1.1 体质健康  15
    2.1.2 体质健康管理  15-17
    2.1.3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  17-18
  2.2 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研究  18-22
    2.2.1 生理健康指标  18-19
    2.2.2 心理健康指标  19-22
  2.3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研究  22-30
    2.3.1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理论研究  22-25
    2.3.2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研究  25-30
  2.4 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仪器研究  30-33
    2.4.1 间接测热法  31
    2.4.2 计步器法  31
    2.4.3 生活观察法  31
    2.4.4 其他方法  31-33
3. 研究一: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33-61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33
  3.2 研究对象  33
  3.3 研究方法  33-35
    3.3.1 访谈法  33-34
    3.3.2 问卷调查法  34-35
    3.3.3 数理统计法  35
  3.4 研究技术路线  35-36
  3.5 访谈及专家初试问卷条目确定  36-38
    3.5.1 访谈  36-37
    3.5.2 专家初试条目确定  37-38
  3.6 专家第一轮问卷调查  38-39
    3.6.1 测试对象与分析方法  38-39
    3.6.2 分析结果  39
  3.7 专家第二轮问卷调查  39-44
    3.7.1 测试对象与分析方法  39-40
    3.7.2 信度分析  40-41
    3.7.3 描述性统计  41-43
    3.7.4 小结  43-44
  3.8 心理健康指标部分项目分析,改进初测量表  44-52
    3.8.1 测试对象与分析方法  44-45
    3.8.2 描述性统计与信度分析  45-46
    3.8.3 题总相关与题他相关分析  46-47
    3.8.4 探索性因素分析  47-51
    3.8.5 小结  51-52
  3.9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心理指标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52-59
    3.9.1 测试对象与分析方法  52-53
    3.9.2 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53-57
    3.9.3 验证性因素分析  57-59
  3.10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模型指标体系  59-61
4. 研究二: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61-76
  4.1 研究目的与内容  61
  4.2 研究对象  61
  4.3 研究方法  61
  4.4 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  61-62
  4.5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62
    4.5.1 全面性原则  62
    4.5.2 可行性原则  62
    4.5.3 科学性原则  62
    4.5.4 扩展性原则  62
    4.5.5 保密性原则  62
  4.6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  62-64
    4.6.1 JAVA语言  62-63
    4.6.2 JSP  63
    4.6.3 Eclipse开发平台  63
    4.6.4 Aceess2003数据库  63
    4.6.5 Tomcat服务器  63
    4.6.6 B/S模式  63-64
    4.6.7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  64
  4.7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64
    4.7.1 需求可行性  64
    4.7.2 技术可行性  64
    4.7.3 操作可行性  64
  4.8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64-69
    4.8.1 用户登陆界面  65-66
    4.8.2 用户信息模块  66-67
    4.8.3 健康信息模块  67-68
    4.8.4 健康干预模块  68
    4.8.5 干预反馈模块  68
    4.8.6 健康指南模块  68-69
  4.9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69-72
    4.9.1 数据库设计原则  69-70
    4.9.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70-72
  4.10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开发  72-73
    4.10.1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开发基础  72
    4.10.2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  72-73
    4.10.3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  73
    4.10.4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实现的技术路线  73
  4.11 讨论  73-74
    4.11.1 系统结构方面  73-74
    4.11.2 系统数据库方面  74
    4.11.3 系统内部模块方面  74
  4.12 小结  74-76
5. 研究三:大学生身体运动能量监测仪的研制  76-87
  5.1 研究目的与内容  76
  5.2 研究对象  76
  5.3 研究方法  76
  5.4 加速度计评估运动能量的机理  76-78
  5.5 硬件设计  78-83
  5.6 软件设计  83-86
  5.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6
  5.8 小结  86-87
6. 结论与建议  87-89
  6.1 结论  87
  6.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87-88
  6.3 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  88-89
参考文献  89-93
附录  93-129
  附录1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模型研究访谈提纲(生理类A)  93-95
  附录2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模型研究访谈提纲(生理类B)  95-96
  附录3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模型研究访谈提纲(心理类A)  96-97
  附录4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模型研究访谈提纲(心理类B)  97-98
  附录5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生理指标甄选专家问卷(第一轮)  98-100
  附录6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心理指标甄选专家问卷(第一轮)  100-104
  附录7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生理指标甄选专家问卷(第二轮)  104-107
  附录8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心理指标甄选专家问卷(第二轮)  107-114
  附录9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心理指标学生调查问卷  114-116
  附录10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部分实现代码  116-122
  附录11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122-125
  附录12 人体运动量监控系统说明书  125-129
致谢  129

相似论文

  1. 武器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5.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6.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7. 军队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8. 部队兵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9. 军队后勤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0. 基于B/S结构的军队干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1.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2. 西藏边防作战训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TP311.52
  13.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4. 部队人员住房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TP311.52
  15.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探索,G444
  16. 江西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G527
  17. 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系统的实践研究,G441
  18. 基于Web技术军车驾驶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9.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20.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21. 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B84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人体测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