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给药体系的制备及银杏叶提取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 者: 唐景玲
导 师: 崔福德;何仲贵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自乳化给药系统 茶碱 药物相互作用 细胞色素P450 CYP1A2 外翻肠囊法 非索非那定 噻利洛尔 P-糖蛋白
分类号: R28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s,GBE)是国内外常用的中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作用等疾病。GBE的主要活性成分是5-7%的萜内酯(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和22-27%的黄酮醇糖苷(如:苷元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在不同品牌的银杏叶固体制剂中,由于GBE主要活性组分的溶解度差,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存在差异大、重现性差等问题。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DDS)是由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均一混合物,当它进入胃肠道遇到水相介质可在轻微搅拌和胃肠的蠕动下自发乳化形成乳剂。研究表明SEDDS的快速自发乳化和在吸收部位的高度分散能有效的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GBE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与预防的常用药物,一般需长期用药,在临床上与其它药物合用的几率较大。因此,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旨在研究制备GBE自乳化给药系统以提高主要成分的吸收,并对GBE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处方前研究表明,25℃时GBE在丙二醇和甘油两种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较其他辅料大;建立了GBE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和溶出度测定的分析方法,采用先将黄酮苷水解为苷元,再用HPLC-UV法测定银杏黄酮苷的含量和溶出度;分别采用HPLC-ELSD法和HPLC-ESI-MS法测定银杏萜内酯的含量和溶出度。选用油酸乙酯和Miglyol 812为油相,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Tween 80、T50C50(50%Tween 80-50%Cremophor EL35)为乳化剂,通过绘制假三元相图,确定自乳化区域大小。油酸乙酯为油相所形成的自乳化区域显著大于Miglyol 812,混合表面活性剂T50C50与Tween 80相比自乳化区域稍有增加。考察了温度、搅拌强度、介质的pH和稀释倍数等外在因素对自乳化效率的影响,最终选择37℃、低速搅拌、蒸馏水稀释500倍作为稀释介质来评价SEDDS的自乳化效率。GBE的加入对自乳化区域无影响,但使自乳化时间延长,所形成乳剂的粒径增大。最终用于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处方为GBE-油酸乙酯-T50C50-丙二醇(12.5:45:45:10)。所制备的GBE自乳化胶囊20min时,各主要成分的溶出度可达90%以上,而对照片剂20min时,各主要成分的溶出度不足40%。加速和室温留样试验结果表明,GBE自乳化系统稳定性良好。建立了灵敏、专属的HPLC-ESI-MS方法测定家犬血浆中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的浓度,该方法的最低定量限:银杏内酯B为2.5 ng/ml,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C为10 ng/ml,该方法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15%。对GBE自乳化胶囊和普通片剂进行了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片剂相比,给予自乳化胶囊后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B的Tmax均明显缩短,Cmax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44.8%、52.4%和44.4%(p<0.05),AUC0-10h也显著增加。给予GBE自乳化胶囊和普通片剂后,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2.1±42.5%、154.6±65.3%和155.8±26.8%。对AUC0-t和Cmax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双单侧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法分析,结果表明GBE SEDDS胶囊和片剂相比,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B的吸收程度生物不等效。茶碱为咖啡因类生物碱之一、具有较强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心脏及利尿作用,也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且治疗窗很窄(5~20μg/ml)。本文考察了大鼠连续5天口服GBE后对茶碱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大鼠静脉给予茶碱(10 mg/kg),经GBE 10 mg/kg和100 mg/kg前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茶碱清除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3倍和1.7倍:口服给予茶碱(10 mg/kg),茶碱清除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和1.7倍(p<0.05),经GBE 100mg/kg前处理,茶碱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后AUC0-24h分别下降了40%和38%。表明GBE前处理可能增加了大鼠CYP1A2的活性,从而增加了茶碱的清除率。采用外翻肠囊法,以非索非那定和噻利洛尔(这两个药物均为P-gp的典型底物)为模型药物,考察GBE及其主要成分是否对P-gp底物的转运产生影响。盐酸维拉帕米(P-gp的典型抑制剂)可显著增加非索非那定和噻利洛尔从粘膜侧至浆膜侧的转运量约2倍(p<0.01),槲皮素可显著增加非索非那定和噻利洛尔从粘膜侧至浆膜侧的转运量(p<0.05),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槲皮素是P-gp抑制剂的结论相一致。但GBE、芦丁和银杏内酯对非索非那定和噻利洛尔从粘膜侧至浆膜侧的转运量无显著影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3-15
英文摘要  15-18
缩略语表  18-19
前言  19-27
药品、试剂与仪器  27-30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30-48
  1. 银杏叶提取物基本理化性质的研究  30-33
    1.1 银杏叶提取物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30-32
      1.1.1 银杏黄酮类  30-31
      1.1.2 银杏萜内酯类  31
      1.1.3 聚戊烯醇类  31-32
      1.1.4 6-羟基犬脲喹啉酸类  32
      1.1.5 烷基酚酸类  32
    1.2 溶解度的测定  32-33
      1.2.1 实验方法  32
      1.2.2 实验结果  32-33
    1.3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33
  2.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33-43
    2.1 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  33-38
      2.1.1 色谱条件  33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34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4
      2.1.4 测定法  34
      2.1.5 峰位的确定  34
      2.1.6 专属性  34-35
      2.1.7 线性关系  35
      2.1.8 重现性  35
      2.1.9 溶液稳定性  35-36
      2.1.10 精密度  36
      2.1.11 加样回收率  36-38
    2.2 萜内酯含量测定  38-43
      2.2.1 色谱条件  38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8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8
      2.2.4 测定法  38
      2.2.5 峰位的确定  38
      2.2.6 专属性  38
      2.2.7 线性关系  38-39
      2.2.8 重现性  39-40
      2.2.9 溶液稳定性试验  40
      2.2.10 精密度试验  40
      2.2.11 加样回收率试验  40-43
  3.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溶出度的测定  43-47
    3.1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43
    3.2 银杏黄酮苷的测定  43-44
      3.2.1 色谱条件  43
      3.2.2 测定方法  43
      3.2.3 专属性  43
      3.2.4 溶液稳定性  43-44
      3.2.5 重现性  44
    3.3 银杏萜内酯的测定  44-47
      3.3.1 LC-MS条件  45
      3.3.2 专属性  45-46
      3.3.2 溶液稳定性  46
      3.3.2 重现性  46-47
  4. 本章小结  47-48
第二章 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48-69
  1. 空白自乳化处方的初步筛选  48-57
    1.1 辅料选择  48-50
      1.1.1 油相的选择  48
      1.1.2 助溶剂的选择  48-49
      1.1.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49-50
        1.1.3.1 实验方法  49
        1.1.3.2 实验结果  49-50
    1.2 假三元相图法确定自乳化区域  50-52
      1.2.1 实验方法  50-51
      1.2.2 实验结果  51-52
    1.3 自乳化效率的评价  52-57
      1.3.1 温度因素  52-53
      1.3.2 搅拌速度因素  53-54
      1.3.3 介质因素  54
      1.3.4 稀释倍数因素  54
      1.3.5 助溶剂的质量分数  54-55
      1.3.6 表面活性剂  55-57
  2. GBE SEDDS的处方筛选  57-63
    2.1 药物对自乳化区域的影响  57-58
    2.2 药物对自乳化效率的影响  58-63
      2.2.1 药物对自乳化时间的影响  58-59
      2.2.2 药物对粒径的影响  59-63
    2.3 最终处方及制备工艺  63
  3. 对照片的制备  63-64
  4. GBE SEDDS胶囊及片剂的含量测定  64
  5. 溶出度的测定  64-66
    5.1 实验方法  64
    5.2 实验结果  64-66
  6. GBE SEDDS稳定性考察  66-68
    6.1 实验方法  66-67
    6.2 实验结果  67-68
  7. 本章小结  68-69
第三章 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胶囊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69-86
  1. 实验方法  69-71
    1.1 萜内酯家犬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69-70
      1.1.1 HPLC-MS条件  69
      1.1.2 血浆样品的处理  69
      1.1.3 专属性  69-70
      1.1.4 标准曲线的制备  70
      1.1.5 精密度与回收率  70
      1.1.6 样品的稳定性  70
    1.2 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  70
    1.3 数据处理  70-71
  2. 实验结果  71-83
    2.1 萜内酯家犬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71-75
      2.1.1 专属性试验  71-73
      2.1.2 标准曲线的制备  73-74
      2.1.3 精密度、准确度与回收率试验  74-75
      2.1.4 样品的稳定性  75
    2.2 GBE给药后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  75-81
    2.3 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  81-83
  3. 讨论  83-85
  3. 本章小结  85-86
第四章 银杏叶提取物对茶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86-99
  1. 实验方法  87-89
    1.1 茶碱测定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87-88
      1.1.1 色谱条件  87
      1.1.2 血浆样品的处理  87-88
      1.1.3 专属性  88
      1.1.4 标准曲线  88
      1.1.5精密度与回收率  88
    1.2 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  88-89
    1.3 数据处理  89
  2. 实验结果  89-96
    2.1 茶碱测定方法的确证  89-90
      2.1.1 专属性  89-90
      2.1.2 标准曲线  90
      1.1.3 方法的精密度与回收率  90
    2.2 茶碱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90-96
      2.2.1 茶碱静注后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90-93
      2.2.2 茶碱口服后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93-96
  3. 讨论  96-98
  5. 本章小结  98-99
第五章 银杏叶提取物对P-糖蛋白底物转运的影响  99-115
  1. 外翻肠囊法的手术方法  102
  2. 实验原理  102-103
  3. 以盐酸非索非那定为底物  103-108
    3.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103
    3.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03
    3.3 FXD分析方法的建立  103-105
      3.3.1 色谱条件  103-104
      3.3.2 专属性  104-105
    3.4 样品溶液的测定  105-108
      3.4.1 测定方法  105
      3.4.2 测定结果  105-108
  4. 以盐酸噻利洛尔为底物  108-112
    4.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108
    4.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08
    4.3 CLP分析方法的建立  108-109
      4.3.1 色谱条件  108
      4.3.2 专属性  108-109
    4.4 样品溶液的测定  109-112
      4.4.1 测定方法  109
      4.4.2 测定结果  109-112
  5. 讨论  112-114
  6. 本章小结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24
全文结论  124-126
致谢  126-127
作者简介  127-128

相似论文

  1. 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及薄荷脑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285
  2. 延胡索乙素的立体选择性代谢及其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R96
  3.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4. 马铃薯甲虫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其机理,S435.32
  5. 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触角细胞色素P450及酯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S433.4
  6.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LTR体外启动活性分析,S858.31
  7. 妊娠标记蛋白PAPPA,PLAC8和PAG mRNA在妊娠奶牛外周血浆中的丰度变化,S858.23
  8.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锌-α2-糖蛋白水平变化及与营养不良的关系分析,R692.5
  9. 顺铂对小鼠肺癌细胞中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R734.2
  10. 体外预测己烯雌酚引起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R96
  11. 海藻色素糖蛋白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研究,R735.7
  12. 细胞色素P450中配体进出通道和协同效应的研究,Q559.9
  13.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在人睾丸组织内的表达,R512.62
  14. Columbin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的影响,R965
  15. 药用辅料对更昔洛韦肠道吸收影响的研究,R96
  16. 酪蛋白固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研制及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R96
  17. 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的功能研究,R543.5
  18. 水稻簇生穗突变体cll(t)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S511
  19. 当归水煎液对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的体内药动学影响,R96
  20. 中国人五种CYP450亚型酶基因多态性与混合探针底物代谢差异的相关性研究,R969.1
  21. 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耐药性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C3435T多态性的相关研究,R593.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