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竞技健美操弱势项目难度动作之探骊

作 者: 龚艳
导 师: 刁在箴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混合双人项目 女子单人项目 难度技术
分类号: G83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52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竞技健美操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我国竞技健美操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竞技健美操比赛由男子单人、女子单人、三人、六人和混合双人项目组成。我国男子单人、六人和三人项目取得的成绩较2002年以前有很大的突破,我国的女子和混合双人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和其它三项相比,是我国的弱势项目,特别在难度技术方面与世界强国依然有一定差距。我国的竞技健美操科研工作开展程度较为广泛,但在混合双人和女单单项上研究很少,有关其难度技术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训练离不开科研和理论指导,作为我国的弱势项目,特别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提高这两项技术水平提供有利的科学和训练依据,为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整体水平、均衡发展男女运动员人才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借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和女子单人项目的难度技术,并与2006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和女单项目强国选手进行技术对比,找出我国混双和女单项目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1.女单和混双项目是我国竞技健美操弱势项目2.难度技术是女单和混双共同的薄弱技术环节3.女单和混双难度技术弱点主要是A、B两组难度动作4.难度技术在实际比赛中占关键地位,难度技术差距导致我国女单和混双项目的弱势状况5.导致我国女单和混双弱势原因之一是男女运动员发展不平衡,女运动员缺少后备力量6.男女运动员之间技术差距造成混双编排障碍,女单在难度组别选择上有局限7.以加强难度技术为切入口来提高我国女单和混双项目运动成绩8.我国女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应得到加强9.均衡发展男女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注重后备力量的补给10.针对我国选手特点,合理编排动作11.加强科学研究,为我国混双和女单发展提供有利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前言  9-13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9-10
    1.1.1 我国竞技健美操近几年发展迅猛  9
    1.1.2 在我国竞技健美操五个项目中,混双和女单项目技术水平相对较弱  9-10
    1.1.3 难度技术凸显竞技健美操的竞技性  10
    1.1.4 难度技术恰恰是我国女单、混双项目的弱势  10
  1.2 相关研究综述  10-13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5
  2.1 研究目的  13-14
  2.2 研究内容  14-15
    2.2.1 探悉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14
    2.2.2 我国混双和女单项目技术水平与强国的差距  14
    2.2.3 分析我国混双和女单运动员的难度技术  14
    2.2.4 探寻我国混双和女单项目存在问题的根源  14
    2.2.5 为改善我国混双和女单项目技术水平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4-15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6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6-33
  4.1 世界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趋势  16-19
    4.1.1 艺术性更强  16-17
    4.1.2 完成更精确  17-18
    4.1.3 难度价值更高  18-19
  4.2 我国女单、混双项目在世界上的地位  19-20
  4.3 难度技术在成套编排中的重要性  20-21
  4.4 我国女单、混双难度技术  21-29
    4.4.1 我国女单、混双技术关键弱点—难度技术  21-22
    4.4.2 我国女单、混双与世界强国在难度技术方面的差距  22-27
    4.2.3 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  27-29
  4.5 导致我国混双、女单弱势的原因  29-30
    4.5.1 混双弱势的原因是男、女队员之间技术有差距  29-30
    4.5.2 女单弱势的原因在于难度技术差距  30
    4.5.3 我国竞技健美操男、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失调  30
  4.6 提高我国女单、混双难度技术水平的对策  30-33
    4.6.1 我国女单、混双技术的提高应该以难度技术的提高为引导  30-31
    4.6.2 加强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保证我国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31
    4.6.3 提高我国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能力,加强我国运动员力量素质  31-32
    4.6.4 根据我国运动员特点进行参赛套路的难度编排  32
    4.6.5 加强混双和女单的科学研究  32-33
5 结论  33-34
  5.1 女单和混双项目的弱点在于难度技术与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  33
  5.2 混双的难度技术与世界有一定差距的关键是女队员的技术有差距  33
  5.3 在难度技术差距上,我国混双女单主要是A、B两类难度技术差距显著  33
  5.4 我国男女运动员发展不平衡,竞技健美操发展主要以男单、三人、六人为重心,限制了女队员的发展  33
  5.5 我国混双、女单项目应以难度技术的提高为突破口,提高这两项的竞争力  33
  5.6 应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对女单和混双套路进行合理编排  33
  5.7 我国应该均衡发展男女运动员后备力量,提高女运动员的技术,稳固我国竞技健美操的现有成绩,加大我国竞技健美操竞争力  33-34
参考文献  34-37
致谢  37

相似论文

  1. 2009-2012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女单决赛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分析,G831.3
  2. 竞技健美操与啦啦操的比较研究,G831.3
  3. 新周期下我国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的研究,G831.3
  4. 浙江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训练发展及对策研究,G831.3
  5. 递增负荷运动下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G831.3
  6. 我国竞技健美操六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研究,G831.3
  7. 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队难度动作现状及训练的分析研究,G831.3
  8. 国际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项目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G831.3
  9. 竞技健美操违例动作类属分析,G831.3
  10. 北京市竞技健美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831.3
  11. 我国近两个周期竞技健美操等级规定动作的比较研究,G831.3
  12. 甘肃省中学竞技健美操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31.3
  13. 竞技健美操创编过程中音乐元素的研究,J618
  14.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竞技健美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31.3
  15. 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G831.3
  16. 东北三省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G831.3
  17. 我国高校竞技健美操区域发展态势研究,G831.3
  18. 全息思维与竞技健美操动作创新的研究,G831.3
  19. 对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混双竞技水平分析研究,G831.3
  20. 对竞技健美操B组水平支撑类难度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G831.3
  21. 竞技健美操集体六人项目队形变化的研究,G83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操运动 > 基本体操 > 健美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