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管理体制看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

作 者: 曹莎
导 师: 徐东文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公共资源 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管理体制
分类号: F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60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景区的合理开发和有序管理是旅游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素。景区门票价格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调控和治理手段,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具有独特性、高价值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等公共属性,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要求体现社会公益属性。然而,近年来,我国景区特别是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居高不下、节节攀升成为业内人士乃至百姓十分关心的问题。概括起来,景点门票涨价的理由有以下几种:现行门票价格过低,不能体现景点包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内的无形资产价值;增加景区收入,弥补景区日常修缮维护的资金缺口;以及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目前超负荷的参观流量,保护文物古迹等。从资源保护角度看,由于国家需要保护的各类自然文化遗产以及各种珍贵资源的范围非常广,其能够承担的保护资源和文物的资金是有限的,使得包括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内的各景点的专项维修基金相对不足。但据有关部门调查,各景区管理部门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的维修费用比例并不高,反而是其他费用开支占了门票收入的大部分。另外,在“假日经济”驱动下,仅靠提高门票价格控制参观人数的效果是有限的。从社会公益性角度看,世界遗产等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设立宗旨是满足公民在提高生活情趣、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等方面的需要,是一种满足公共需要的公用物,每个人都拥有参观、欣赏的权利。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不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门票并不代表遗产资源和风景资源的市场价值,门票只能作为资源保护经费的补充。因此,景区门票价格过高是不合理的,剥夺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受教育的权利,违背了景区的社会公益属性。本文通过对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性质的界定,从管理体制的视角出发,分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成因,指出管理体制是造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根源,并通过国外和国内的实证研究,吸收先进经验,进而提出管理体制方面相应的对策,为人们更加廓清对景区提价本质的认识以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方案提供帮助。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9-10
  1.2 文献综述  10-13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0-12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13
  1.3 研究方法  13
  1.4 研究内容  13
  1.5 相关概念界定  13-15
2 公共资源旅游景区的性质与管理体制  15-25
  2.1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性质  15-18
    2.1.1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属于准公共产品  15-17
    2.1.2 作为产品的景区的资源配置方式  17-18
  2.2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  18-25
    2.2.1 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  18-20
    2.2.2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特征  20-21
    2.2.3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问题  21-25
3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现状  25-34
  3.1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概述  25-27
    3.1.1 景区门票价格的含义与发展历程  25-26
    3.1.2 景区门票价格的性质  26
    3.1.3 景区门票价格的特点  26-27
  3.2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现状  27-31
    3.2.1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偏高  27-28
    3.2.2 门票价格调控不灵活,社会参与支持不够  28-29
    3.2.3 门票价格管理上“缺位”和“越位”现象严重  29
    3.2.4 门票收入在旅游景区总体收入中所占比重过高  29-31
  3.3 管理体制是造成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根源  31-34
4 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证研究  34-44
  4.1 国外先进的经验  34-40
    4.1.1 美国  34-35
    4.1.2 法国  35-37
    4.1.3 意大利  37-38
    4.1.4 日本  38-40
  4.2 国内案例研究  40-44
    4.2.1 杭州“免费西湖”  40-42
    4.2.2 河南文化遗产日“免费游”  42-44
5 管理体制方面的基本建议  44-50
  5.1 中央集权  44
  5.2 法律法规  44-45
  5.3 监管保障  45-46
  5.4 财政政策  46-47
  5.5 优惠措施  47-48
  5.6 景区经营  48-50
6 结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3.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D922.68
  4.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5.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6.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7.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8. 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中外比较研究,P96
  9. 长春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10. 我国边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631.46
  11. 延长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F426.22
  12. 旅游景区带动型新农村社区空间整合策略研究,TU982.29
  13. 青岛地区工程项目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研究,F284
  14. 我国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918.9
  15. 连云港市内河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研究,F552
  16.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研究,D630
  17. 基于综合竞争力的宁波,F552.7
  18. 西咸交通一体化问题研究,U12
  19.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F542
  20. 完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D630
  21. 中国NGO困境及法制规范研究,D922.18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