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越高校德育课程比较研究

作 者: 黎玉明
导 师: 刘济良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中越高校 德育课程 比较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只有一个愿望,最大的愿望是咱们国家能够完全独立,全国人民能得到自由、全国同胞谁都能丰衣足食、谁都能够上学”。这是越南胡主席1946年回答记者访问的时候。至今2008年,62年已过去。越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慢慢实现了胡志明主席的愿望。胡主席的愿望具有时代性的愿望,代表了老百姓的愿望,这都是对人的基本要求,所以这个愿望一定要保证实现。目前的越南来看,教育责任重大,不只是保证任何人都能够上学,而且更高的要求是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尤其是高校教育的质量。这里的教育质量保证的意思是毕业生的道德方面和知识方面的质量保证。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人的特殊特点,思想、价值观、身心理属于正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面对全球化趋势和越南市场经济模型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即面对多种文化、多种价值倾向体系的抉择之间的矛盾,崇尚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各立之间的冲突,使大学生无所适从,出现了信念危机、价值偏失、道德淡漠等现象。高校德育做出如何对应?这下德育课程的研究明显突出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趋向、技术科学天翻地覆地变化也带给高校德育新一个机会和平台。高校德育课程要从新实际背景来制定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在德育课程科目安排方面,德育课程不再只是直接通过政治、思想、品德课进行德育,而是通过历史教育、审美教育、心里教育、法律教育等各育而进行教育的。尤其至今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更充分的体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利用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持续深刻的作用。为了顺应世界高校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越南已建立了高校德育课程的框架,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与中国高校德育课程比较研究,笔者发现越南高校德育课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还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重视高校德育课程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越两国高校道德教育课程的异同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探讨和分析,从共性的角度揭示中越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制度,均重视在高校中发挥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都把课程教育作为两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都注重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都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育合力的形成。从存在差异的视点上,阐明两国主要反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几个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并切实与越南高校的实情相联系,努力探讨提高越南高校道德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措施,着力指出要注意在教育实体上突出政治性和阶级性;在课程设置要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熏陶和践行;在实践活动上实现主流参与和意识内化。从而进一步推进当前越南高校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发挥道德教育在越南高校中培养社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越两国高校德育课程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两国高校德育课程的特点与特长。本文通过相关的文献研究、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提出加强越南高校德育课程若干建议与对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前言  10-15
  (一) 问题的提出  10-11
  (二) 研究意义  11
    1. 对越南高校德育课程的理论研究有益  11
    2. 对越南现行的德育课程实施的改进有益  11
  (三) 已有研究概述  11-12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  12-15
    1. 研究方法  12-13
    2. 研究思路  13-15
一、解读高校德育课程  15-21
  (一) 课程的定义及其内涵  15-19
  (二) 高校德育概念  19-21
    1. 德育概念  19-20
    2. 高校德育课程的一些理论问题  20-21
二、中越两国高校德育课程的现状介绍  21-59
  (一) 中国高校德育课程的现状及其特点  21-36
    1. 中国高校德育的课程目标  21-23
    2. 中国高校德育的课程内容  23-26
    3. 中国高校德育的课程实施  26-34
    4. 中国高校德育的课程评价  34-36
  (二) 越南高校德育课程的现状及其特点  36-59
    1. 越南高校德育的课程目标  36-40
    2. 越南高校德育的课程内容  40-44
    3. 越南高校德育的课程实施  44-54
    4. 越南高校德育的课程评价  54-59
三、中越高校德育课程的比较与分析  59-66
  (一) 德育课程目标的差异  59-61
  (二) 德育课程内容的差异  61-63
  (三) 德育课程实施的差异  63-66
    1. 显性德育课程实施的差异  63
    2. 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实施的差异  63-66
四、结论与对策  66-77
  (一) 结论  66-68
    1. 学科德育课程的结构、内容不合理  66-67
    2. 活动德育课程一部分落于走形式  67
    3. 德育隐性课程方面还弱  67-68
  (二) 借鉴与对策  68-77
    1. 借鉴  68-69
    2. 对策  69-77
参考文献  77-87
后记  87-88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4.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5.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6. 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G641
  7.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8.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9.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0.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11.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12.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13.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14.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15. 中英“统计与概率”领域初中课程内容标准比较与思考,G633.6
  16.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不等式”的对比研究,G633.6
  17. 高中专家教师、经验教师和职初教师的KCS个案研究,G635.1
  18.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19. 移动计算环境下故障结点检测方法研究,TP338.8
  20.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21.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