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反讽手法的运用

作 者: 田洁
导 师: 宋惠玲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言语反讽 戏剧反讽 情境反讽 喜剧效果 人物刻画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国文学史中的瑰宝,在他不朽的传世经典中,莎士比亚将反讽这一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引起历代批评家的关注。将反讽导入世界,并给它命名的,是苏格拉底。两千多年来反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多蕴意的术语,并于18世纪在欧洲获得空前发展。莎士比亚继承了欧洲文学的反讽传统,并以他高度的艺术自觉,巧妙娴熟地将反讽融于其作品之中。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第十二夜》的分析,探讨莎翁反讽艺术在其戏剧创作,尤其是喜剧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反讽技巧应用的巅峰之作,它融合了几乎所有莎翁在之前的喜剧创作中曾经使用过的反讽技巧,颇具代表性。反讽理论在《第十二夜》中成功的运用,对于本剧在人物刻画,结构设置,和喜剧效果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总的来说,通过莎翁在剧中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境反讽的应用,揭示了主题,塑造了人物,优化了结构,增强了喜剧效果。本文将致力于通过对《第十二夜》的分析,解读反讽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尤其是喜剧创作中的巨大作用。论文共分三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言语反讽在《第十二夜》中的应用,展现它在对于剧中男女主人公薇奥拉和奥西诺个性塑造上的突出作用。广义的言语反讽在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莎翁着力通过人物对话中的隐含意义,达到反讽效果,起到塑造人物个性的作用。乔装改扮的薇奥拉为情势所困,其言语中多具有隐含意义,从而使其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在对奥西诺的个性刻画上,莎士比亚也不遗余力的突出了这一特点。第二部分叙述了戏剧反讽在《第十二夜》中的应用,及其在烘托喜剧气氛上的效果。通过对戏剧反讽概念的介绍,我们得出喜剧效果的产生源于观众的知,与剧中人物的不知而形成的鲜明对比。在《第十二夜》中莎士比亚采用了三种有效的途径达到这一对比:换装或伪装,孪生兄妹和恶作剧,正是由于剧中人物对于身份的误认,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从而笑料百出。尤其在对于管家马伏里奥形象的塑造上,他的荒谬虚伪的个性在一场恶作剧中暴露无遗,引发出观众的阵阵笑声。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情境反讽在《第十二夜中》的使用,以及它对于剧中人物的刻画和剧情结构设计所起到的突出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情境反讽与情节设置通常是紧密相联的。情境反讽可以被细分为事件反讽和对照反讽。通过对管家马伏里奥不切实际的期望被一次次挫败过程的描述,不仅将他的虚伪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且成功地建构了情节发展的副线。薇奥拉和奥丽维亚的截然相反的个性特征也通过对照反讽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5-6
Abstract in Chinese  6-8
Abstract  8-11
Introduction  11-16
Chapter One Verbal Irony in Twelfth Night  16-28
  A. Definition of the Verbal Irony  16-18
  B. Employment of Verbal Irony in Twelfth Night  18-28
    1. Characterization of Viola  18-24
    2. Characterization of Orsino  24-28
Chapter Two Dramatic Irony in Twelfth Night  28-45
  A. Definition of the Dramatic Irony  28-30
  B. The Employment of Dramatic Irony in Twelfth Night  30-45
    1. Cross-dressing or Disguise as a Device  31-36
    2. Twins as a Device  36-40
    3. Trick as a Device  40-45
Chapter Three Situational Irony in Twelfth Night  45-61
  A. Definition of Situational Irony  45-47
  B. Employment of Situational Irony in Twelfth Night  47-61
    1. Irony of Events  47-56
    2. Irony of Incongruity  56-61
Conclusion  61-64
Notes  64-67
Bibliography  67-71

相似论文

  1. 顺应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言语反讽研究,I561
  2. 论情景喜剧的审美机制,J905
  3. 《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刻画的认知研究,I207.411
  4. 论哈代《命运的讽刺组诗》中的反讽艺术,I561.072
  5. 美国电视剧《24小时》中政府官员之间的办公室会话分析,H313
  6. 以人际意义为视角的英汉情景喜剧幽默对比分析,H315
  7. “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的女性主义视角研究,I046
  8.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二元对立,I561
  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围城》中人物刻画的翻译,H315.9
  10. 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布鲁斯,I712.073
  11.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顿悟”技巧,I561
  12. 格雷厄姆·格林小说《权利与荣耀》中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研究,I561
  13. 汉画像石空间造型的研究和借鉴,K879.4
  14. 奥赛罗里的恶魔意象分析,I712.073
  15. 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小说的艺术特点,I712.074
  16. 《米德尔马契》的人物刻画策略,I561.074
  17. 方寸象牙上的精美雕刻品——论简·奥斯丁小说《爱玛》的人物刻画,I106.4
  18. 论普契尼歌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画,J832
  19. 自我的艺术——论劳伦斯小说中的自我探索,I561
  20. 笑从何处来——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策略与喜剧效果分析,J905
  21. 丹青妙笔著文章,I206.7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