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丹青妙笔著文章

作 者: 王会娜
导 师: 孙中田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凌叔华 绘画美 “画簿”结构 “组画”结构 景物描写 人物刻画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凌叔华(1900——1990),不仅是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而且是一位丹青高手。她虽没有声震文坛,却精通中西文化,学养深厚。超脱功利的审美观念和传统艺术修养的熏陶,加之精雕细琢的创作态度,使她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画艺文风,一脉相承”。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使她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探索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她自从登上文坛以来就备受瞩目,鲁迅、沈从文、朱光潜等对其作品均有评述。本文从文学创作与绘画艺术的联系的新角度,探讨了凌叔华作品的某些审美特质,力图扩展新的研究空间。文章第一部分论述她的作品之所以具有绘画美,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本来具有相通之处,二是因为凌叔华作为画家的修养、个性气质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本着对凌叔华作品中绘画美全面论述的研究目的,本文在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凌叔华文学创作融注了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和肖像画的创作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文人画”中的“空白”理论,写出“画簿”结构作品;从自然风景如画的审美观念出发,写出“组画”结构作品;二是文中景物描写追求绘画般的构图布局、光线效果和静态呈现;三是对色彩的成功运用;四是吸收肖像画的技法,塑造人物时力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与引起持久评论热潮的萧红、张爱玲等女作家相比,凌叔华略显寂寞了一些,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她恰如一幅淡远欲无、秀韵入骨的水墨画,需要你去细细地品味,品味过后,你会发现,她自有一种让人魂牵梦绕的魅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5
目录  5-6
引言  6-8
第一章、画艺文风一脉相承  8-12
  一、凌叔华作品中绘画美成因探寻  8-12
    (一) 文学与绘画的区别及二者互通的可能  8-10
    (二) 以画入文自成一家  10-12
第二章、凌叔华品中绘画美的具体体现  12-24
  一、“画簿”结构作品与“组画”结构作品  12-14
  二、作品中满渗画意的景物描写  14-18
  三、比画更斑斓的色彩运用  18-21
  四、借鉴肖像画技法刻画人物  21-24
结语  24-25
参考文献  25-27
附录  27-28
后记  28

相似论文

  1. 试从篇章修辞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I512
  2. 凌叔华和罗惠锡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I207.42
  3. 《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刻画的认知研究,I207.411
  4. 美国电视剧《24小时》中政府官员之间的办公室会话分析,H313
  5. 梁宗岱新诗形式理论研究,I207.25
  6. 从叙事学角度看《河湾》的汉译本,H315.9
  7. 人性悲剧的独特体验,I207.42
  8. 传统指归与现代诉求,I207.42
  9. 从《古韵》看凌叔华前后期作品的变化,I207.42
  10. 论《战国策》对古典小说的影响,I207.41
  11. “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的女性主义视角研究,I046
  12. 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I207.42
  13. 论《画梦录》之绘画美,I207.6
  14. 凌叔华笔下“新闺秀”形象的典型意义,I207.42
  15.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二元对立,I561
  16.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I207.42
  17.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围城》中人物刻画的翻译,H315.9
  18. 曼殊菲儿小说徐译本对凌叔华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I207.42
  19. 跨文化视野下的现代文学写作,I207.42
  20. 色韵墨章 以画入文,I207.42
  21.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