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重组日本七鳃鳗rLj-RGD3与其五种突变体蛋白抗血管新生活性的比较

作 者: 张亚前
导 师: 王继红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细胞生物学
关键词: 七鳃鳗 RGD模体 去整合素 突变体 血管新生
分类号: Q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Lj-RGD3为来自于七鳃鳗口腔腺的含有三个RGD模体的毒素蛋白,其除具有RGD模体这一典型RGD毒素蛋白特征外,还与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具有序列同源性。由于RGD毒素蛋白及HRG都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但作用靶点不同,为了研究Lj-RGD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文对野生型Lj-RGD3进行了RGD模体缺失突变,包括:三个RGD的全缺失突变体Lj-112;仅保留第1位RGD的突变体Lj-113;仅保留第2位RGD的突变体Lj-114;仅保留第3位RGD的突变体Lj-115;将三个RGD全部突变为KGD的突变体Lj-116。本课题对上述突变体蛋白与野生型之间进行了生物学活性的比较,以确定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体方法为:将突变基因全序列合成后构建于pET-23b载体,对各蛋白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MTT结果表明,rLj-RGD3与各突变体蛋白均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F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rLj-RGD3的IC50为0.889μmol/L,rLj-112的IC50为0.160μmol/L,rLj-113的IC50为0.215μmol/L,rLj-114的IC50为0.143μmol/L,rLj-115的IC50为0.150μmol/L,rLj-116的IC50为0.529μmol/L。运用鸡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结果显示,rLj-RGD3与各突变体蛋白均能抑制CAM的血管新生,且同等剂量条件下rLj-112的作用较强。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检测各蛋白对bFGF诱导下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Lj-RGD3与突变体蛋白rLj-112、rLj-113、rLj-114、rLj-115和rLj-116均能抑制ECV304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50%、63%、42%、65%、70%和40%。利用人工基质膜基质Matrigel及Transwell模仿体内环境研究rLj-RGD3与五种突变体蛋白对ECV304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以bFGF为趋化剂的ECV304细胞穿透Matrigel的浸润行为均明显受到抑制,且rLj-112的抑制功能较强。整合素连接激酶ILK-1的ELISA实验结果表明,rLj-RGD3与五种突变体蛋白均能下调ECV304细胞ILK-1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野生型rLj-RGD3与其五种不同的突变体蛋白rLj-112、rLj-113、rLj-114、rLj-115和rLj-116均具有抑制血管新生功能,且突变体Lj-112的活性相对于野生型和其他突变体蛋白较高,这说明Lj-112为HRG功能蛋白,而野生型Lj-RGD毒素蛋白与HRG序列的同源性并未使野生型抗血管新生功能得到协同加强,二者的抗血管新生功能涉及了不同的信号通路。而Lj-RGD3不同位置RGD缺失突变体的血管新生抑制功能均强于野生型的结果也表明,Lj-RGD3的三个RGD模体间的抗血管新生功能也不是协同加强的,这其中的机制应与类HRG蛋白的信号通路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2
  1.1 血管新生生长因子/调节因子  11-13
    1.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受体(VEGF/VEGFR)家族  11
    1.1.2 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 Ang)及Tie-receptors  11
    1.1.3 神经粘连因子(Neuropilins, NP)  11-12
    1.1.4 硫酸肝素糖蛋白(HSPG)  12
    1.1.5 成纤维生长因子(FGF)  12
    1.1.6 血小板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 PDGF)  12-13
    1.1.7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13
    1.1.8 Ephrins 和Ephs  13
  1.2 肿瘤血管新生与内源性血管新生抑制剂  13-19
    1.2.1 肿瘤血管新生  13-14
    1.2.2 肿瘤血管的特点  14-15
    1.2.3 基底膜来源的血管新生抑制剂  15-17
    1.2.4 富含组氨酸结构域蛋白与血管新生抑制  17-19
  1.3 细胞迁移的信号传导  19-22
    1.3.1 整合素(Integrins)  19-20
    1.3.2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  20-21
    1.3.3 桩蛋白(Paxillin)  21
    1.3.4 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  21-22
第二章 野生型Lj-RGD3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7
  2.1 数据库与软件  22
  2.2 方法  22
    2.2.1 一级结构分析  22
    2.2.2 二级结构预测  22
    2.2.3 同源序列比对  22
  2.3 结果  22-26
    2.3.1 野生型Lj-RGD3 一级结构分析  22-23
    2.3.2 野生型Lj-RGD3 信号肽分析及其二级结构  23-24
    2.3.3 野生型Lj-RGD3 同源性比对结果  24-26
  2.4 结论  26-27
第三章 野生型rLj-RGD3 及其突变体rLj-113、rLj-114、rLj-115、rLj-116 的基因合成与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及鉴定  27-39
  3.1 材料、试剂  27
  3.2 方法  27-31
    3.2.1 合成目的基因片段  27
    3.2.2 目的基因质粒的提取  27-28
    3.2.3 琼脂糖凝胶电泳[74]  28
    3.2.4 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 表达菌中[74]  28-29
    3.2.5 对突变体菌进行不同时间和温度梯度的IPTG 诱导  29
    3.2.6 五种突变体蛋白的表达及提纯  29-30
    3.2.7 Tricine-SDS PAGE[75]电泳  30-31
    3.2.8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 法对纯化的蛋白浓度进行测定  31
  3.3 结果  31-38
    3.3.1 野生型 Lj-RGD3 的蛋白序列比对分析,突变体 Lj-112、Lj-113、Lj-114、Lj-115 以及 Lj-116 的 cDNA 序列合成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31-34
    3.3.2 目的基因质粒的提取及表达菌的转化  34
    3.3.3 对Lj-RGD3 及其突变体表达菌进行不同时间和温度梯度的IPTG 诱导表达  34-37
    3.3.4 基因重组蛋白 rLj-RGD3、rLj-112、rLj-113、rLj-114、rLj-115 以及 rLj-116 的纯化及鉴定  37
    3.3.5 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及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37-38
  3.4 讨论  38
  3.5 结论  38-39
第四章 野生型 rLj-RGD3 及其突变体 rLj-112 、rLj-113、rLj-114、 rLj-115、 rLj-116 抗血管新生的活性及部分机制的研究  39-52
  4.1 材料、试剂  39
  4.2 方法  39-43
    4.2.1 细胞培养  39
    4.2.2 细胞增殖实验  39-40
    4.2.3 人整合素酶联免疫分析  40-41
    4.2.4 ECV304 细胞的迁移实验  41
    4.2.5 ECV304 细胞的浸润实验  41-42
    4.2.6 rLj-RGD3 及其五种突变体蛋白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42-43
  4.3 结果  43-50
    4.3.1 对bFGF 诱导的ECV304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43-45
    4.3.2 对bFGF 诱导的鸡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45-46
    4.3.3 ECV304 细胞的迁移实验  46-48
    4.3.4 ECV304 细胞的浸润实验  48
    4.3.5 ELISA 法测定野生型 rLj-RGD3 及突变体 rLj-112、rLj-113、rLj-114、rLj-115、 rLj-116 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1)表达的影响  48-50
  4.4 讨论  50-52
5 结论  52-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53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53-54
参考文献  54-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1-62
附录  62-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HEK-293细胞系的构建,R96
  2. 乳糖衍生物Gu-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治疗效应及其机理研究,R459.7
  3.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4.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5. 4个甘蓝型油菜EMS诱变突变体的初步研究,S565.4
  6. 利用EMS诱变构建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的初步研究,S565.4
  7.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8.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NAUH164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S512.1
  9. 小麦Na~+/H~+逆转运蛋白TaNHX2的功能验证及功能域分析,S512.1
  10.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11. 玉米叶色突变基因al和yl的精细定位,S513
  12. 一个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和基因定位,S511
  13. 四倍体小麦叶直立突变体tel的初步研究,S512.1
  14. 望水白多分蘖、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相关QTL定位,S512.1
  15. 叶绿素缺乏及高氮对大豆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S565.1
  16. 叶绿素缺乏对水稻光系统光化学功能的影响,S511
  17.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S512.1
  18. 截短型rBTI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R284.1
  19.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20. 重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R285.5
  21. 重组七鳃鳗RGD肽抗血栓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化学 > 蛋白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