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作 者: 高润红
导 师: 王秀娥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突变体 株高 穗密度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QTL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利用EMS诱变苏麦3号得到一个矮秆密穗突变体H164,该突变体株高约50cm,是苏麦3号株高的一半,株高降低主要是由于节间长度的下降。重穗密度为4.3左右,穗密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穗长度变短。突变体苗期对外源赤霉酸敏感,拔节期叶片中内源赤霉酸含量显著低于亲本苏麦3号。利用构建的H164×苏麦3号的F2及F2:3群体对突变体矮秆密穗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H164中有一个部分显性矮秆基因;控制穗密度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密穗对非密穗为显性。利用构建的H164×Alondra’s的F2群体进行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QTL定位。选取涉及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908对引物(包括SSR、EST-SSR)进行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筛选,筛选出多态引物207对,多态率为22.80%。选取其中条带数目较少、扩增清晰的98对多态性引物在F2群体中进行扩增,经x2检验,9对引物在该群体中表现偏分离(9.18%)。采用Joinmap4.0作图软件构建H164×Alondra’s F2群体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取LOD>3.0,进行分子标记连锁分析,构建了含有28个连锁群、89个标记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连锁群的总长度是1524.5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7.10cM。根据已发表的标记所属的染色体,这28个连锁群分别属于除4D、6D以外的19条小麦染色体。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分析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株高和穗密度性状进行QTL分析,在2D染色体上发现一个与株高相关的QTL,该QTL对株高表型的贡献率为11.24%,位于标记Xwmc112-Xwmc503之间;在2D染色体上还检测到一个与穗密度相关的QTL,该QTL对密穗表型的贡献率为5.52%,位于标记Xwmc453-Xwmc112之间。
|
全文目录
摘要 6-7ABSTRACT 7-9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9-27 第一章 植物突变体创造及应用 9-15 一 诱发植物突变体产生的方法及特点 9-14 1 物理诱变 9-10 2 化学诱变 10-13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创造突变体 13-14 二 突变体在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14-15 第二章 普通小麦遗传作图以及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研究进展 15-21 一 分子标记的类型 15-16 二 遗传作图群体的类型 16 三 QTL定位的方法 16-17 四 遗传作图中的标记偏分离 17-18 五 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18-21 第三章 普通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 21-26 一 普通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株高的QTL定位 21-25 1 小麦矮秆基因的利用现状 21-23 2 控制株高的QTL定位 23-24 3 矮源在中国的利用 24-25 二 普通小麦穗长和穗密度相关基因/QTL定位研究进展 25-26 第四章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6-27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27-64 第一章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的创造和鉴定 27-39 一 材料与方法 27-30 1.1 供试植物材料 27 1.2 试验方法 27-30 二 结果与分析 30-36 2.1 突变体H164的形态学分析 30-32 2.2 外源赤霉酸对苏麦3号和H164幼苗形态、第一叶长及胚芽鞘长度的影响 32-34 2.3 内源赤霉酸含量的测定 34-35 2.4 现有的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扩增 35-36 三 讨论 36-39 第二章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39-43 一 材料与方法 39-40 1.1 供试植物材料 39 1.2 试验方法 39-40 二 结果与分析 40-41 2.1 (H164×苏麦3号)F_2及F_(2:3)群体株高性状的遗传分析 40 2.2 (H164×苏麦3号)F_2及F_(2:3)群体穗密度性状的遗传分析 40-41 三 讨论 41-43 第三章 (H164×Alondra's)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矮秆密穗QTL的初步定位 43-64 一 材料与方法 43-48 1.1 供试材料 43-44 1.2 试验方法 44-48 二 结果与分析 48-60 2.1 亲本、F_1、F_2株高和穗密度的性状分析 48-49 2.2 双亲及F_2群体的分子标记分析 49-54 2.3 标记连锁分析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54-57 2.4 H164矮秆、密穗性状的QTL定位 57-59 2.5 H164矮秆密穗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筛选 59-60 三 讨论 60-64 3.1 作图群体和分子标记的选择 60-61 3.2 分子遗传图谱 61-62 3.3 分子标记的偏分离分析 62 3.4 小麦株高QTL定位 62-63 3.5 小麦穗密度的QTL定位 63-64全文结论 64-65参考文献 65-77致谢 77
|
相似论文
- 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HEK-293细胞系的构建,R96
-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 4个甘蓝型油菜EMS诱变突变体的初步研究,S565.4
-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麦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