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作 者: 邱玉宾
导 师: 薛兴利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影响因素 吸纳能力 对策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劳动力的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更加显化,众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繁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落在省内很多地市的后面,因此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比较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潍坊市为例,对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结论:(1)农业劳动力剩余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农业相对剩余劳动力应该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内部消化。而农业绝对剩余劳动力只能选择向非农产业转移。(2)根据计算农业剩余劳动力公式,测算出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及剩余率,得出潍坊市各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很大差异,剩余率各不相同,潍坊市近年农业剩余劳动力绝对数未下降,还略有增加,所以转移任务仍然沉重。(3)通过对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概况分析,可以看出转移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滞后性;二是转移呈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三是内部转移的非均衡性。(4)重点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业劳动力自身素质偏低;二是三产结构不够合理;三是人口迁移政策的影响;四是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滞后;五是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六是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七是农业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5)加快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如下对策建议:一要制定以就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二是要重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内部转移;三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农村城镇化进程;四要加强农村教育,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五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构建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六要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引言  10-19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0-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8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6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6-18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8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8-19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8
    1.4.2 本文不足之处  18-19
2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分析  19-24
  2.1 相关概念及形成机理  19-21
    2.1.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  19-20
    2.1.2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机理  20-21
  2.2 农业剩余劳动力计算方法  21
  2.3 潍坊各地区及各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测算  21-24
3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24-32
  3.1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25-26
  3.2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  26-32
    3.2.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滞后性  26-27
    3.2.2 转移呈明显的阶段性与周期性  27-28
    3.2.3 内部转移的非均衡性  28-32
4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32-50
  4.1 农业劳动力自身素质低  32-33
  4.2 三产结构不够合理  33-44
    4.2.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发展比例不协调  33-35
    4.2.2 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35-39
    4.2.3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39-44
  4.3 人口迁移政策的影响  44-45
  4.4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滞后  45-47
  4.5 缺乏完善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健全  47-49
  4.6 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  49-50
  4.7 农业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  50
5 加快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50-65
  5.1 经济发展战略要以就业为主导  51
  5.2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内部转移  51-57
    5.2.1 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  52
    5.2.2 第一产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52-53
    5.2.3 调整第一产业产业内部结构  53-54
    5.2.4 加大农业产业化的力度  54
    5.2.5 努力发展农村第二产业  54-56
    5.2.6 大力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56-57
  5.3 加快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农村城镇化进程  57-60
  5.4 加强农村教育,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60-62
  5.5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构建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  62-64
  5.6 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64-65
6 结论  65-68
参考文献  68-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5.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6.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7.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8.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9.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10.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11.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12.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13.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4.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15. 中学生作文非智力因素分析,G633.3
  16. 高考数学压轴题背景溯源分析及其备考教学研究,G633.6
  17.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18.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19.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20.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21.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