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络救脑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 者: 朱万成
导 师: 熊家平
学 校: 湖北中医学院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中医药疗法 @通络救脑注射液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采用通络救脑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中医辨证符合中风病中经络风火上扰、瘀血阻络证,通过观察其对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通络救脑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疗效机理,为临床推广应用打下基础。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系2005年6月-2006年3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中医辩证属中风病中经络风火上扰、瘀血阻络证,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按1:1的比例,分为通络救脑注射液治疗组和血栓通注射液对照组,每组24例,并依次给药。试验组为通络救脑注射液(内蒙古康源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对照组为血栓通(北京科园信海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治疗组:通络救脑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药14天。对照组:血栓通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药14天,不设导入期。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例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相关对症治疗。但不能使用类似试验药物作用的中药;不能使用脑营养代谢药物或保护剂、脑代谢活化剂。2.安全性检验项目在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用药后第14天各做一次实验室检查,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血凝血酶原时间、粪潜血检查、心电图作为安全性指标,以观察通络救脑注射液是否有毒、副作用。3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用药后第14天各观察记录一次中风病积分、中风症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做统计学处理,比较通络救脑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风病疗效判定分析: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痊愈人数为2人,显效人数3例,有效人数为12例,总有效率为70.8%;对照组显效人数4例,有效人数为12例,总有效率为66.6%。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通络救脑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两药对中风病症状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治疗后疗效组显效人数为4例,有效人数为13例,总有效率为70.8%;对照组显效人数5例,有效人数13例,总有效率75%。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通络救脑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两药对中医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3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判定:治疗后治疗组显著进步人数3例,进步人数18例,总有效率87.5%;治疗后对照组显著进步人数4例,进步人数16例,总有效率83.3%。经Ridit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通络救脑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两药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明显疗效。4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比较:两组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5安全性检测:经安全性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组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血凝血酶原时间、粪潜血检查、心电图,显示该药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疗效可靠。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治疗组和血栓通注射液对照组中风病疗效判定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积分、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经安全性检测,显示该药无毒、副作用。仅在通络救脑注射液组用药期间,发现一例过敏反应(经分析认为与实验药物无直接关系),未发现症状恶化,结果表现,通络救脑注射液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以上说明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中医辩证风火上扰、瘀血阻络证患者的中风症状、中医证候症状有明显疗效,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前言  8-9
临床研究  9-22
  1.临床资料  9-17
  2 统计方法  17
  3 观察方法  17-18
  4 观察指标  18
  5 疗效判定标准  18-19
  6 结果  19-22
讨论  22-30
  1.祖国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22-24
  2.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24
  3.组方理由  24-25
  4.相关药理学研究  25-28
  5.疗效分析  28
  6.结语  28-30
参考文献  30-31
综述  31-39
致谢  39

相似论文

  1. 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R743.33
  2. 许彭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研究,R249.2
  3. 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R249.2
  4. 血液急性期蛋白作为猪群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S828
  5.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6. CISS分型在传统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R743.3
  7. 合并脑梗死的白质疏松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43.3
  8. ABCD2评分结合MES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R743.3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合酶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R743.33
  1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R743.3
  11. 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R743.3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事件相关电位N300的临床研究,R749.1
  13. 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R743.33
  14. 灌注CT原始图像鉴别梗死中心与缺血半暗带,R743.3
  15. 伴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闭塞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病灶模式及侧枝代偿分析,R743.3
  16. 青年脑梗死148例临床分析,R743.3
  17. 中医药在咽喉反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259
  18. DTI及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R743.3
  19.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20. CETP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R743.33
  21. 亚低温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活性的影响,R74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