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含量测定研究与伤湿祛痛膏中乌头碱的检查研究

作 者: 朱凯
导 师: 范琦;张小松
学 校: 重庆医科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磷酸哌喹 乌头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含量测定 限量检查
分类号: R286.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为青蒿素第二代抗疟疾药,是治疗疟疾,尤其是多重抗药性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其两个有效成分分别为: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和磷酸哌喹(Piperaquine phosphate,PQP)。我国现行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中,DHA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用硅胶柱分离洗脱后,挥干溶剂,收集残渣,经碱水解产生有紫外吸收的物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操作步骤多,引入误差的机会多。本课题旨在建立专属性强、准确、简便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UV法直接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的DHA。我国现行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Specterphotometry,UV)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PQP的含量。由于复方制剂中干扰因素多,不经分离直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PQP的含量误差较大。本课题旨在建立专属性强、准确、简便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的PQP。伤湿祛痛膏是由川乌、草乌等药材制成的复方橡皮膏剂,主要用于头痛、风湿痛、神经痛等。因为川乌、草乌中均含有剧毒的乌头碱类酯型生物碱,而伤湿祛痛膏的我国现行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中,并未对乌头碱进行限量控制。因此,为完善伤湿祛痛膏的质量标准,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本课题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对伤湿祛痛膏中乌头碱的限量检查进行研究,该检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方法:双氢青蒿素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用外标法以α和β体峰面积之和对DHA进行定量分析。理论板数按α异构体峰或β异构体峰计算均不低于10000。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02 mol·L-1硫酸铵(50 : 10 : 40,稀硫酸调节至pH 4.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磷酸哌喹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用外标法以峰面积对PQP进行定量计算。理论板数以PQP峰计不低于2000。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2 mol·L-1盐酸(30 : 70,三乙胺调节至pH 2.3);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乌头碱的限量检查采用TLC对照品比较法,实现良好分离,重现性好。色谱条件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6.4 : 3.6 : 1);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结果:双氢青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高,回收率为98.6%;精密度好,RSD为0.49%(n = 5);定量限为80 ng(S/N = 10);DHA在0.84 25.12μg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间呈现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A = 29987c + 1006.6,γ= 0.9999(n = 7);供试品溶液在分析浓度下,8小时内基本稳定。磷酸哌喹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高,回收率为101.3%;精密度好,RSD为0.41%(n = 6);定量限为90 ng(S/N = 10);PQP在0.20 1.21μg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间呈现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A = 525092c + 36071,γ= 0.9998(n = 5);供试品溶液在分析浓度下,8小时内基本稳定。乌头碱的限量检查乌头碱的分离效果良好,斑点清晰圆整、无拖尾现象;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作显色剂,显色稳定,利于乌头碱斑点的检出和判定。

全文目录


英汉缩略语对照  5-6
中文摘要  6-9
英文摘要  9-12
论文正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含量测定研究与伤湿祛痛膏中乌头碱的检查研究  12-44
  前言  12-15
  第一部分 HPLC 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双氢青蒿素含量的研究  15-29
    1 材料  16
    2 方法  16-21
    3 结果  21
    4 讨论  21-24
    5 结论  24-26
    参考文献  26-29
  第二部分 HPLC 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磷酸哌喹含量的研究  29-38
    1 材料  29-30
    2 方法  30-34
    3 结果  34
    4 讨论  34-36
    5 结论  36-37
    参考文献  37-38
  第三部分 TLC 法检查伤湿祛痛膏中乌头碱限量的研究  38-44
    1 材料  38-39
    2 方法  39-40
    3 结果  40-41
    4 讨论  41
    5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全文总结  44-46
文献综述  46-56
致谢  56-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目录  57

相似论文

  1. 奶粉中三聚氰胺分析方法研究及快速测定体系的建立,O657.3
  2. 鸭ADSL与PurH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与肌肉肌苷酸(IM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S834
  3. 生长素对harpin蛋白激发HR的调控机制初步研究,S432.1
  4.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TQ463
  5. 饲料中维吉尼亚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S816.17
  6. 响应面法优化天麻中天麻素提取工艺研究,R284.1
  7. 枇杷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的修订及指纹图谱研究,R286.0
  8. 芜菁药材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R284.1
  9. MTX保守治疗胎盘植入乳汁及血清浓度监测,R714.22
  10. 柱前衍生化HPLC法在远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初探,R284
  11. 淮南市平山头水厂中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特征研究,TU991.2
  12. 层层组装法制备SERS基底及应用于有机小分子检测的研究,O657.3
  13. 莲心生物碱的荧光法含量测定及甲基莲心碱对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R965
  14. 细梗香草总皂苷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R284.1
  15. 抗结核新药特耐度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3
  16. 硫嘌呤类药物安全性监测体系的建立,R96
  17. 青蒿素类抗疟药与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研究,R96
  18. 新疆地区维、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分布状况研究,R96
  19. 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自聚集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及其应用研究,R917
  20. MTHF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甲氨蝶呤化疗临床意义的研究,R733.7
  21. 双黄连粉针剂和口服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体外代谢初步探讨,R28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品 > 药品鉴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