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石蒜种子特性和原生鳞茎形成的初步研究

作 者: 王华宇
导 师: 周坚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石蒜属 中国石蒜 原生鳞茎 子叶
分类号: S6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石蒜属(Lycoris)植物是优良的观赏植物和重要的药用植物。全世界有20余种,其中我国具有丰富的野生资源,有15种之多。此前,已有很多学者对石蒜属植物做了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育种、系统进化、生长发育、繁殖栽培技术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但对于石蒜属植物的种子特性和原生鳞茎形成方面,至今仍没有报道。本论文主要以石蒜属植物——中国石蒜(Lycoris.chinensis)为材料,对中国石蒜种子的相关特性、原生鳞茎形成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原生鳞茎形成的生理学和中国石蒜离体小鳞茎发生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研究内容和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石蒜种子特性的相关研究。种子千粒重较大,比重略大于水,种子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含水量,但在贮藏过程中易失水从而失去生活力,为不耐贮藏的顽拗性种子。种子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而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低。种子具有丰富的胚乳,胚呈棒状,具有明显的极性。子叶是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生鳞茎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分为吸器、子叶联结和子叶鞘。(2)中国石蒜原生鳞茎形成的研究。种子萌发前,约有30~40天的休眠期。中国石蒜的种子萌发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胚轴伸长,而主要是靠子叶的伸长把胚芽、胚轴和胚根推出种皮。这种萌发方式类似于洋葱的种子萌发,属于子叶出土类型。原生鳞茎形成过程,根据形态学和细胞学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子叶伸长期、第一真叶形成期、第一真叶伸长期和休眠期。(3)中国石蒜原生鳞茎形成过程中代谢方面的研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原生鳞茎形成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前期含量较高后期较低的趋势。而淀粉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发现淀粉以晶体的状态存在。原生鳞茎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两次代谢库的转移。子叶的各个部分在营养物质的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中国石蒜离体小鳞茎发生的初步研究。发现采用带基盘鳞茎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NAA0.1 mg/L+ 6-BA5.0mg/L能比较好的诱导中国石蒜小鳞茎的发生。小鳞茎产生于两鳞片之间的基部。接种一个月左右,在两片鳞片间从内层鳞片的基部有白色米粒状突起发生,并逐渐分化为瓣状,进而分化成离体鳞茎的鳞片。约2个月左右,有1~2片幼叶的小鳞茎形成。

全文目录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1
  1 概述  10-11
    1.1 石蒜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0
    1.2 石蒜属植物的生态地理  10-11
  2 石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1-15
    2.1 杂交育种方面的研究  11-12
    2.2 石蒜属植物的系统进化研究  12
    2.3 石蒜属植物生长发育研究  12-13
    2.4 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  13-14
    2.5 石蒜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4-15
  3 鳞茎形成的研究进展  15-19
    3.1 定义  15-16
    3.2 鳞茎形成和发育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16-17
    3.3 原生鳞茎形成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17-18
    3.4 鳞茎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的研究进展  18-19
  4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9-21
第二章 石蒜属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种子特性研究  21-30
  1 引言  21
  2 材料与方法  21-24
    2.1 物候学观察和观赏特性  22
    2.2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22
    2.3 种子的成分分析  22-24
      2.3.1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  22-23
      2.3.2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3
      2.3.3 脂肪含量测定  23-24
  3 结果与分析  24-28
    3.1 中国石蒜的物候学观察  24
    3.2 石蒜属植物的观赏特性  24-27
    3.3 中国石蒜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27-28
      3.3.1 千粒重  27
      3.3.2 种子体积和比重的测定  27
      3.3.3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27-28
      3.3.4 种子生活力测定  28
    3.4 种子的成分分析  28
  4 讨论  28-30
第三章 中国石蒜种子的解剖学研究  30-36
  1 引言  30
  2 材料与方法  30-31
    2.1 材料  30
    2.2 方法  30-31
      2.2.1 形态学观察  30
      2.2.2 组织学观察  30-31
  3 结果与分析  31-32
  4 结论与讨论  32-36
第四章 中国石蒜原生鳞茎形成的解剖学研究  36-50
  1 引言  36
  2 材料与方法  36-37
    2.1 材料  36
    2.2 方法  36-37
      2.2.1 形态学观察  36
      2.2.2 组织学观察  36-37
  3 结果与分析  37-48
    3.1 原生鳞茎形成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37-43
    3.2 原生鳞茎形成过程中一些生物学现象的研究  43-48
      3.2.1 子叶痕形成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43-45
      3.2.2 不定根发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45-46
      3.2.3 胚轴的组织学观察  46-48
  4 结论与讨论  48-50
第五章 中国石蒜原生鳞茎形成的生理学研究  50-55
  1 引言  50
  2 材料与方法  50-51
    2.1 材料  50
    2.2 方法  50-51
      2.2.1 试验设计及取材  50
      2.2.2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50
      2.2.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50-51
      2.2.4 淀粉含量的测定  51
      2.2.5 淀粉分布和形态观察  51
  3 结果与分析  51-53
  4 结论与讨论  53-55
第六章 中国石蒜离体鳞茎形成的初步研究  55-59
  1 引言  55
  2 材料与方法  55-56
    2.1 材料的处理  55
    2.2 外植体的消毒  55
    2.3 离体鳞茎的获得  55-56
  3 结果与分析  56
  4 讨论  56-59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59-61
参考文献  61-66
详细摘要  66-69

相似论文

  1. 硝矾散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R269
  2. 安徽产石蒜属植物光合特性、细胞学及总生物碱含量的研究,S682.29
  3. 苜蓿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的研究,S541.9
  4. 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转基因愈伤的研究,R284
  5. 中药浴液不同温度对混合痔术后相关影响的临床研究,R269
  6. 萝卜带柄子叶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S631.1
  7. 银杏抗菌肽基因Gnk2-1转化甜瓜和西瓜的研究,S652
  8. 扁蓿豆和清水野生紫花苜蓿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条件的筛选,S54
  9. RNAi技术培育抗ToMV加工番茄研究,S641.2
  10. 中国石蒜淀粉积累与鳞茎生长的关系研究,S682.29
  11. 石蒜属植物观赏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S682.29
  12. 转录调控基因GmGT-2A转化大豆与体系优化研究,S565.1
  13. 农杆菌介导的月见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转化亚麻的研究,Q943.2
  14. 组成型表达AtDCGS转基因大豆的获得及鉴定,S565.1
  15. 超微细豆乳生物凝固技术研究,TS214
  16. 橙色大白菜原生质体的制备及BcpLHRNAi载体的遗传转化,S634.1
  17. 基于cpDNA序列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的石蒜属种间关系和杂种起源的研究,S682.29
  18. 忽地笑和石蒜生殖生物学研究,S682.29
  19. 金花茶体胚调控及SERK基因的克隆与定量表达分析,S685.14
  20. 大豆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及EPSPS遗传转化的研究,S565.1
  21.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体系的优化,S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 多年生花卉类 > 球根花卉类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