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体有因革 山水方滋
作 者: 宋涛
导 师: 黎启全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美学
关键词: 庄子 生态旅游 顺物自然 知常知和 知足知止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对生态旅游活动的启示。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天地大美,从整体上论述了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这包括澹然无极、寂漠无为的生态美状态,素朴、本真的生态美内涵,雄浑壮魄、浩瀚磅礴的生态美境界,指出生态旅游活动不仅仅是现代旅游活动中出现的新型旅游方式,还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反思的结果,是现代文明对西方传统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的反抗,生态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对生态美的深思和追求,这种追求是人对更高一层的精神向度的渴求。第二章对生态旅游活动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指出顺物自然、无为是开发方与游客和自然资源接触的最佳方式。第三章具体论述了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对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启示:知常知和。这包括:合理适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尊重自然的平衡法则。知常知和既是庄子生态美学思想对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启示,也是现代人在面临生存困境问题时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的理论支持。本章以九寨沟案例说明:唯有克制物欲、尊重自然,因循自然之道,才是合理开发、有限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最佳途径。第四章进一步梳理出庄子生态美学思想对保护生态旅游活动的启示:知足知止,本章一方面阐述了开发者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限度索取就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强调,万物不伤对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如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维持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作为本章理论的支撑,武陵源案例充分说明了不知足、不知止,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所导致的恶果。第五章是对前四章的总结和归纳,本章结合社会现实问题,从另一角度对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农耕文明对自然界的有限认识、否定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建立在经验主义之上的被动、无为之举进行归纳和总结,承认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不足和有限,但这并不妨碍对这一思想资源的合理利用。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前言 6-10 第一章、天地大美:庄子生态美学思想与当代生态旅游 10-22 一、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道 10-14 二、天地大美: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深刻揭示 14-19 三、生态旅游活动:生态美的审美实践 19-22 第二章、顺物自然:生态旅游原则 22-34 一、以物观之 物无贵贱 22-26 二、依乎天理 顺物自然 26-30 三、“无为而无不为” 30-34 第三章、知常知和: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发原则 34-43 一、知常知和的生态意义 34-36 二、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旅游资源 36-39 三、九寨沟案例 39-43 第四章、知足知止: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 43-54 一、知足知止的生态意义 43-46 二、“万物不伤 群生不夭” 46-50 三、武陵源案例 50-54 第五章、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54-59 一、农耕文明对自然界的有限认识 54-56 二、否定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6-57 三、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被动无为之举 57-59 结语 59-60 参考文献 60-63 致谢 63-64 附录 64-65
|
相似论文
-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 建宁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TU986.5
- 试论庄子的生死观,B223.5
- 厄瓜多尔旅游专发展研究,F597.76
- 《庄子》寓言的伦理意蕴,I207.7
-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庄子》的意境传递,I046
- 《庄子》成疏的文学性阐释,I206.2
- 生态视角下西安地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F592.7
- 张家界生态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922.68
- 庄子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B223.5
- 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I207.22
- 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I206.2
- 我国生态旅游行政执法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F592
- 怒江州生态旅游的外部性研究,F205
- 云南生态旅游保障体系的构建,F592.7
- 贡山县重丁社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