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秦始皇、汉武帝文化政策比较研究

作 者: 魏峰
导 师: 周致元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
关键词: 秦始皇 汉武帝 文化政策 比较
分类号: K2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秦始皇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两位君主,他们都是封建社会初期富有开拓性的皇帝,其登基后为巩固统治而制定的文化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秦皇、汉武的文化政策作为出发点,围绕秦皇汉武文化政策的异同、出现异同的原因以及秦皇汉武文化政策的影响等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更加系统深入地认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这两位著名的君主所制定的文化政策。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官方哲学思想的确立、图书文献政策、教育教化政策、文字礼乐政策以及对文人的政策五个方面概述秦始皇汉武帝的文化政策。从官方哲学思想也就是其统治思想来说,秦始皇重法家,以法家思想作为其治国思想;汉武帝重儒家,其统治思想具体的表现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图书文献政策上,秦始皇“焚书”并颁布了“挟书令”;汉武帝则主张“搜集遗书”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在教育教化政策上,秦始皇“禁私学”、“以吏为师”并让“三老”执掌教化;汉武帝则“兴太学”、设“五经博士”、依循吏来兴教化。文字礼乐政策上,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汉武帝则重视乐府诗歌。对文人的政策上,秦始皇重用法家人才,以习法令者为吏;汉武帝举“孝廉”,兴太学,诏举人才,并且任命文学之士为官。第二部分主要是比较二者文化政策的异同。首先是相同点,秦始皇汉武帝文化政策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和汉武帝所实施的文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而这种思想的统一就是其政治上统一的延伸。其次,秦始皇汉武帝文化选择的模式相似:都确立了一个主导文化。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汉武帝以儒家思想作为其主导思想。再次,秦始皇汉武帝以文化治政时,价值趋向一致:都具有政治实用主义精神。这表现在秦始皇汉武帝的官僚机构中,不仅存在法家、儒家,而且还有其他学派的学者存在。秦始皇汉武帝的文化政策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统一思想文化的手段不同,一个压制,一个引导;所选择的主导思想不同:一个选择法家,一个选择儒家;政治与社会效果不同:一个败亡,一个成功。第三部分主要通过秦始皇汉武帝的文化政策比较来分析二者文化政策异同的原因。二者文化有共同点,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二者所处的社会地位相同,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因此二者的文化政策都是以维护其统治为根本目的的;二是秦始皇汉武帝具有相同的实用主义态度;三是二者在性格上有某种相似。但是,二者的文化政策也有不同点,这主要是因为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二者颁布的文化政策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还有就是秦始皇汉武帝自身因素不同。汉武帝能够从秦始皇所实施的文化政策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且在其统治晚期,面对岌岌可危的局面,幡然悔悟,颁布了“罪己诏”,这都说明了作为个体的秦始皇汉武帝其自身因素是不同的。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分析秦始皇汉武帝文化政策的影响。首先是对当世的影响,其次是二者文化政策中所体现出来的“大一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虽然秦始皇汉武帝在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中存在差别,但二者在文化政策的功用容纳的各种文化以及根本目的即维护国家统一是一致的,他们所采用的文化政策也是符合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要求的,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由此可见,无论是秦始皇以法家为主的主流思想还是汉武帝以儒家为主的统治思想,他们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必须取决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谁的思想更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壮大,更符合社会的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传统需要,谁的思想就会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同时,作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又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科学的主流意识推进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制约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主流文化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的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传统需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第一章 秦皇汉武文化政策的基本内容  11-23
  一、确立官方哲学的政策  11-14
  二、图书文献政策  14-15
  三、教育教化政策  15-19
  四、文字礼乐政策  19-20
  五、对文人的政策  20-23
第二章 秦皇汉武文化政策之异同  23-39
  一、秦皇汉武文化政策的相同点  23-33
  二、秦皇汉武文化政策的不同点  33-39
第三章 秦皇汉武文化政策异同原因分析  39-46
  一、相同原因  40-42
  二、不同原因  42-46
第四章 秦皇汉武文化政策的影响  46-49
  一、对他们所处时代的影响  46-47
  二、对后世的影响  47-49
第五章 结论  49-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4.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5.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6.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7.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8.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9.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10. 中英“统计与概率”领域初中课程内容标准比较与思考,G633.6
  11.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12.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13.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14. CISS分型与TOAST分型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及意义(附210例病例分析),R743.3
  15. 大众传媒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B842.3
  16. 古希腊与先秦美学思想比较,B83-09
  17. 中美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D771.2
  18. 中国男子篮球与美国男子篮球的比较研究,G841
  19. 16届男子篮球世锦赛亚洲球队技术运用情况的比较研究,G841
  20.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21. 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F279.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