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开放的Web负载产生器模型研究与实现

作 者: 方明
导 师: 金士尧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 产生器 模型研究 用户群体 Web访问 等价性 数据收集 数据记录格式 开放源码 参数分布模型 服务质量
分类号: TP393.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Internet的推广成熟,基于Web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提高Web的服务质量是当前Web应用领域中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Web的服务性能和服务质量进行评测有助于针对性的规划和改进Web的服务质量。本文在分析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些Web测试工具的基础上,认为Web负载产生器模型是Web测试技术中的重点。为建立更好的、具有更高用户等价性的Web负载产生器模型,我们主要做了两项工作:(1)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源码浏览器的客户端Web访问数据收集机制,为收集大量的模型分析数据建立了基础;(2)在分析现行负载产生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开放结构的负载产生器模型E—SURGE模型,我们认为该模型能产生具有高度用户等价性的Web访问负载。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较为成熟的Web测试工具WebStone的结构和测试原理,并使用该工具作了一些Web服务性能测试。尽管所得到的测试结果可能是一些较为明显的结果,或测试结果已被类似实验所证实,甚至有些结果未必正确,但这些测试能加深我们对Web测试过程和Web测试工具结构的理解。 建立一个具有用户等价性的Web访问模型,必须首先了解真实环境中的用户在访问Web服务时所表现出的特征,为此需要收集大量的用户访问数据。在第三章中,我们结合Web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源码的客户端数据收集机制,并对收集到的数据的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数据记录格式,能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工作提供方便。 在第四章中,我们沿用目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SURGE模型中提供的各种参数分布模型,针对SURGE模型用户模型单一,无法全面、精确反映数以亿万计的用户的特性,尤其是无法反映用户特性的变化这一缺陷,对SURGE模型进行了扩充,提出了一种E—SURGE模型,该模型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对用户群进行划分,用不同的访问模型来模拟不同的用户群体,并考虑了用户群访问特征随时间和外部条件变化的特性,对用户群的访问状态迁移提供了支持。E—SURGE模型从时间和用户群两个维度上对SURGE模型进行了扩充,我们认为,该模型能产生具有高度用户等价性的负载。 由于试验环境制约,时间也不够充足,我们所实现的数据收集机制和E—SURGE模型尚未接受实际环境的检验,目前这些机制和模型仅具有理论意义,因此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绪论  10-22
  1.1 Web服务质量  10-14
    1.1.1 服务质量需求  10-12
    1.1.2 Web服务质量  12
    1.1.3 Web服务模型  12-13
    1.1.4 提高Web服务质量的途径  13-14
    1.1.5 Web服务质量与Web性能评测的关系  14
  1.2 Web服务的性能评测  14-18
    1.2.1 基本评测模型  14-15
    1.2.2 需要研究的技术和内容  15-16
    1.2.3 研究现状  16-18
  1.3 本文的目标、内容及结构  18-22
    1.3.1 本文的目标  18
    1.3.2 本文的内容及结构  18-22
第二章 Web站点的Benchmark测试  22-36
  2.1 Benchmark工具  22-24
    2.1.1 WebStone结构  22-24
    2.1.2 WebStone运行规则  24
  2.2 测试系统配置  24-26
  2.3 负载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26-27
  2.4 文档大小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27-29
  2.5 文档大小分布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29-33
  2.6 网络带宽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33-34
  2.7 本章小结  34-36
第三章 Web的用户使用模型分析  36-53
  3.1 WebStone的缺陷  36
  3.2 用户的差异性及用户等价性原则  36-38
  3.3 WUM  38-43
    3.3.1 WUM的基本概念  38-39
    3.3.2 WUM的目标数据  39
    3.3.3 WUM的数据采集  39-43
  3.4 WUM的数据处理  43-46
    3.4.1 用户区分  43-44
    3.4.2 文档结构重构  44-45
    3.4.3 数据抽象  45-46
  3.5 WUM数据采集模型  46-51
    3.5.1 数据采集模型  47
    3.5.2 数据采集策略  47-48
    3.5.3 数据记录格式  48-50
    3.5.4 数据采集模型的优点  50-51
  3.6 数据分析  51-52
  3.7 本章小结  52-53
第四章 开放的WEB负载产生器模型  53-73
  4.1 Web负载特点  53-54
  4.2 Web负载模型  54-61
    4.2.1 传统的Web负载模型  54-55
    4.2.2 SURGE模型  55-59
    4.2.3 BISANTE模型  59-60
    4.2.4 ARIMA模型  60-61
  4.3 E-SURGE模型  61-72
    4.3.1 E-SURGE模型原理  61-63
    4.3.2 E-SURGE模型实现框架  63
    4.3.3 用户群配置  63-65
    4.3.4 状态迁移  65-71
    4.3.5 负载产生器与负载调度  71
    4.3.6 E-SURGE模型的特点  71-72
  4.4 小结  72-73
第五章 结束语  73-75
致谢  75-77
本文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77-79
参考文献  79-82

相似论文

  1. 面向业务过程的服务动态组合方法研究,TP393.09
  2. 移动WSN基于虚拟簇头数据收集策略的研究,TP212.9
  3. 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的IEEE802.15.4MAC协议分析及优化,TP212.9
  4. IP网络QoS技术研究,TP393.09
  5. 我国信用卡感知服务质量实证研究,F832.2
  6. AWG在诱饵防护设备中的应用,TN97
  7. 基于顾客满意视角的移动通信业服务质量管理研究,F626;F224
  8. 完全垄断型技术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F719
  9. 大学生信用卡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32.2
  10.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定罪研究,D924.3
  11. 保险公估服务质量满意度问题研究,F842
  12. 基于QoS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及相关技术的研究,TN929.5
  13. 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光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TN929.1
  14. 基于Linux的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P393.06
  15. 装有纵向涡流产生器的矩形微通道内的传热与流动的实验和模拟研究,TK124
  16. 基于QoS感知的Web服务组合,TP393.09
  17. IP网络的QoS技术研究,TN915.09
  18. 基于区分服务模型的IP QoS技术研究,TN915.09
  19. 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R197.6
  20. 网络电话服务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TP393.02
  21. Xen虚拟化网络I/O优化方法,TP30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 > 一般性问题 > 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