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作 者: 丁艳杰
导 师: 张前德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证型 实验室指标 关联性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诊疗和评估SLE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提高中医的现代诊疗技能,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进展。方法:理论研究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SLE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系统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将147例SLE住院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型、瘀热蕴毒型、阴虚内热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5型,分别检测抗核抗体谱(ANA)、抗双链DNA(ds-DNA)抗Sm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多肽)、抗心磷脂抗体(aCL)、补体C3(C3)免疫球蛋白G(IgG)、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尿隐血(BLO)、尿蛋白(Upro)及24h尿蛋白定量(24hpro)等,最后对其相互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五种证型患者在性别构成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补体C3(C3)、免疫球蛋白G(IgG)、血沉(ESR)、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尿蛋白(Upro)及尿隐血(BLO)阳性率在相关证型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作为辨证的参考指标。而各证型间ANA、抗Sm抗体、ENA多肽、aCL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中医证型不同,则各实验指标不同,反映这些中医症候与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关联性,此规律可作SLE临床评估病情及预后,逐步建立SLE辨证分型标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8 前言 8-9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9-23 一.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9-15 1.古代医家对SLE的命名有多种描述 9-10 2.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0-12 3.中医药治疗SLE状况 12-15 二.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15-22 1.对病因的认识 16 2.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16-17 3.病理研究 17 4.临床表现 17-20 5.临床治疗 20-22 三 SLE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22-23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3-29 一 病例选择标准 23-24 1 诊断标准 23-24 2 纳入标准 24 3 排除标准 24 二 临床资料 24 三 研究方法 24 四 结果 24-27 五 讨论 27-29 参考文献 29-3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2-33 致谢 33
|
相似论文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R259
- 狼疮解毒丸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259
-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尿酸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259
-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R259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与口服中药汤剂的关联性分析,R692.5
-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 TACI-Ig对MRL/lpr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及部分机制,R593.241
-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 164例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肝纤四项的临床分析,R259
- 不同证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敏感率的研究,R259
- 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期中医证型临床分析,R259
-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及经颅多普勒临床相关性研究,R259
- 心脏离子通道SCN5A基因和minK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关联性研究,R541.75
- 33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R725.9
- OX40/OX40L在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R593.241
- 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G219.29
- 妊娠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相关性的研究,R714.25
- CD226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R593.241
- 基于POS数据的多维空间的营销分析,TP311.13
- 母子公司知识异质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