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初探

作 者: 张桂香
导 师: 王持位;袁相南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统计学
关键词: 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征信 个人信用评分模型
分类号: F2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5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信用体系的建设问题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也是现实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重大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企业、个人成为市场主体,不同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大量失信、违信等反信用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在参照美国等信用体系完善程度高的国家做法基础上,对我国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应着重开展的几方面问题作些初探。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信用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的含义和信用的经济意义;第二部分介绍国外建立信用体系的经验,其中又分为美国等一些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和信用初建的国家;第三部分说明我国信用建设的现状和我国主要应做好哪几方面工作;第四部分对我国个人信用评分模型进行初步研究。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5
引言  5-6
第一部分 信用理论  6-14
  一、 信用及信用形式  6-8
  二、 信用的经济意义  8-11
    (一) 信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9-10
    (二) 信用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  10-11
    (三) 完善的信用制度可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11
  三、 社会信用体系  11-14
    (一) 社会信用体系的含义  11-12
    (二)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容  12-14
第二部分 国外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14-22
  一、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14-18
  二、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启示  18-19
  三、 发展中国家信用体系的发展  19-22
第三部分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目标模式  22-29
  一、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背景  22-24
    (一) 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22-23
    (二) 信用缺失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  23-24
  二、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  24-25
  三、 我国信用体系发展的主要对策  25-29
    (一) 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25-26
    (二) 加强信用立法和执法  26
    (三) 促进中介机构的建立与规范发展  26-27
    (四) 加快行业协会的建立  27
    (五) 政府相关部门发挥管理作用  27
    (六) 成立全国性数据交换中心  27-29
第四部分 我国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  29-38
  一、 国外的个人信用评分法  29-30
  二、 我国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  30-37
    (一) 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建立的难点  30
    (二) 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的选取  30
    (三) 我国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  30-37
  三、 结论  37-38
主要参考文献  38-39
附录一: 调查问卷  39-40
附录二: 问卷整理结果  40-44
附录三: 模型矩阵  44-47
附录四: 判别分析数据  47-48
结束语  48

相似论文

  1. 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630.1
  2.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中的诚信建设研究,G647.5
  3.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4. 出版社赊销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研究,G231-F
  5.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6. 论恶意诉讼,D925.1
  7. 招商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监控分析,F224.32
  8. KN公司信用销售管理改进研究,F274
  9. 健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前信用评级体系研究,F832.4
  10. 我国信用卡感知服务质量实证研究,F832.2
  11. 郯城县农村信用社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研究,F323.8;F224
  12. 交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3
  13. 大学生信用卡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32.2
  14. 基于数据挖掘的信用卡客户激活与响应度研究,F832.2
  15. 农村信用社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
  16. 信用卡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924.3
  17.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应用研究,F224
  18. 农户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管理,F832.4
  19. 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F812.42
  20. 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D924.3;F832.2
  21. 智能信用卡管理系统前端展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生产行业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