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

作 者: 胡学雷
导 师: 孙建中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思想评析 温特 共有观念 本体论革命 国际政治社会学 建构主义思想 主流理论 国际政治研究 反思主义
分类号: D8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66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领域中的重要流派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孕育,冷战结束期间得到充分发展,90年代中后期逐步成熟的。说它重要,一则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与此前的国际政治主流理论完全不同的分析视角,二则是因为它引发了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又一轮学理辩论。建构主义最初并未得到主流学派的重视和认同,它仅仅是作为一种批判理论学派存在,而在建构主义众多的分支中,温特的温和建构主义思想是最为成功的。正是温特本人的努力,才使得建构主义成为了能够与主流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相提并论的“三驾马车”。温特理论的重要特点就是融和创新,从思想源头上,温特吸收了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批判精神,从理论建构上,温特将社会学运用到国际政治研究当中,力图创立国际政治社会学(IPS),从方法论上,温特借鉴了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精神,具体运用到国际政治研究中,温特又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思想精髓有机地融合起来,力图走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因此,温特思想的中心就是“中间道路”情结,而正是他的这种努力,才使得建构主义由主流理论的完全对立<WP=3>者和批判者加入到主流理论的学理辩论中来。因此,分析和研究建构主义尤其是温特的建构主义是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这也是我从事建构主义研究的主要原因。就发展历程来说,经过温特的融合创新,建构主义已经由一个边缘性的批判流派发展成为了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理论流派,其理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美国的建构主义学者于是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史论结合的实证性研究中。在这方面出现了以费丽莫(Finnemore)的《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和艾德勒(Adler)的《安全共同体》为代表的实证性著作,它们用实例来对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在国内的理论研究中,对建构主义的关注还不太多,而且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从介绍的角度来叙述它,并非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只有郭树勇的《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较好地全面梳理和透彻分析,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的实证性研究的著作。而且郭树勇先生是从整个建构主义流派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他对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前景持一种乐观态度。本人则主要研究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因为对任何理论的主流学派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究整个理论的发展情况。本人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对温特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温特要走“中间道路”,也就是在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中间寻求调和,<WP=4>他维护的是“弱式物质主义”。虽然温特本身也承认物质的作用,但我们从他的论述中却发现他的物质作用实际上是建立在观念基础上的,他承认纯粹的自然力量可以产生独立的作用,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然而人创造的物质力量则受着观念的影响,如人类对核武器和坦克的运用,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温特在物质与观念上实际上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他强调社会类别的作用取决于观念的作用,其实就是强调观念的基础性作用。因此,物质主义的“弱式”作用是很难发挥出来的。而他理论基础的缺陷又必将影响整个理论的建构。二、对其理论的基础性概念“共有观念”进行了分析。温特的“共有观念”是整个结构的内容和发展转换的动力,也是他建构永久和平的理论的基础,然而什么是“共有观念”?他却没有进行解释和说明。本人通过对“共有观念”的概念分析,指出温特的观念结构观存在着三个明显的模糊性,即共有观念内容的模糊性、观念结构进程动力的模糊性和结构物质基础的模糊性。因此,本人认为,对于结构的描述应该是具有观念内容的物质结构,而不应该是观念结构。三、指出了温特思想未来发展的两个因素。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赞扬温特对国际政治本体论探讨的意义。而本人认为,建构主义其实是一种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建构主义是指导我们如何从新的角度来认识事物,而不是哲学上的本体分析。而且温特的本体论革命也滑向了唯心主义的道路。此外,温特对认识论的研究<WP=5>也不够,这表现在他对“共有观念”的研究缺乏对国内政治因素的关注,他的实证分析有的不但不能证明观念的基础性作用,反而更加证实了物质的作用。因此,温特思想的未来发展必须体现在:1、本体论革命应该缓行;2、认识论革命亟待加强。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国内在对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进行研究时产生的一些偏激观点,温特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对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的把握,而不是本体论革命。本文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力图通过对比和历史的方法来辩证地分析温特的思想。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温特建构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第二章介绍温特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归纳温特的思想的主要特点,第四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评价,第五章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个人的分析和预测。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2-8
序言  8-10
第一章 、温特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  10-19
  第一节 、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与继承  10-12
  第二节 、对政治社会学的继承与发展  12-15
  第三节 、对皮亚杰和索绪尔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15-19
第二章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19-39
  第一节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兴起  19-28
  第二节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  28-31
  第三节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成熟及其基本内容  31-39
第三章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特点  39-47
  第一节 、国际政治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40-42
  第二节 、对国际政治本体论的探讨  42-44
  第三节 、“强式”观念与“弱式”物质相结合的结构  44-47
第四章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评价  47-62
  第一节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  47-49
  第二节 、温特观念结构观的三个模糊性  49-57
  第三节 、温特理论建构中的两点不足  57-62
第五章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前景初探  62-76
  第一节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三个研究误区  62-69
  第二节 、国际社会的现实提供的机遇  69-72
  第三节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方向  72-76
参考文献  76-81
温特著述年表  81-83
后记  83-84

相似论文

  1.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3.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4.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5.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6. 基于思维导图的网络讨论式教学研究,G434
  7.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8.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G633.41
  9. 论文言传记阅读开展人物分析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G633.3
  10. 初中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实现,G434
  11. 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的应用,G633.955
  12. 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G633.8
  13.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2
  14.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G633.55
  15. 基于ASP的中学物理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G633.7
  16. 高中文科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G633.6
  17. 东亚一体化中的地区认同困境,F131
  18.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钢琴教学行动研究,J624.1-4
  19. 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I0
  20. 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中康德哲学的因素,D09
  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62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