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基层组织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 者: 崔丽娜
导 师: 韩跃红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社会基层组织 艾滋病防控 问题与对策
分类号: R512.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正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一体化社会结构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结构分化和整合。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而艾滋病问题的出现,恰恰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社会转型在时间上吻合。目前,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难题之一。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近年来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艾滋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这些举措已产生了积极效果,取得了艾滋病防治的一系列成就。在艾滋病防控过程中,社会基层组织作为政府防控体系的终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艾滋病防控的目标人群大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和广大的农村,切实有效的防艾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社会基层组织能否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通过疏理国内外社会基层组织在艾滋病防控方面的经验,分析我国社会基层组织在艾滋病防控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进而提出:创新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基于民主参与的有效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组织的防艾能力建设,通过把“进村入社工作队”、“一条龙”模式等地方经验转化为防治艾滋病的长效机制,最终达到遏制艾滋病,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云南的目标。基于此,全文共分为四章。即绪论、社会基层组织在防艾中的作用、存在问题分析、充分发挥其防艾社会功能,构筑防艾长效机制。笔者在架构与运思本论文时,尽力整合生命伦理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对选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的详尽分析;从应然层面较为明晰的界定了社会基层组织的内涵并分析概括社会基层组织在防艾中的作用;经由对云南省基层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意识、行为了解情况的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实然层面廓清了我国社会基层组织在防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彰显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阈下,结合云南省的具体实际,尝试性探索出一条有效的社会基层组织在艾滋病防控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对策与长效机制。鉴于社会基层组织在艾滋病防控中关涉面之广,其真正发挥防艾的基础性作用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等支撑条件之庞杂;加之笔者天性愚钝、学养甚浅,故笔者不敢奢望能对社会基层组织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达到尽善尽美,而只是抱着迎接挑战的态度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一抒已见,以求教于方家。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6 1.1 研究背景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4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14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5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15-16 1.4.1 研究对象 15 1.4.2 研究方法 15-16 2. 我国社会基层组织在防艾中的作用 16-28 2.1 "社会基层组织"的内涵 16-18 2.1.1 "社会基层组织"相关概念诠释 16-17 2.1.2 本文对"社会基层组织"的界定 17-18 2.2 我国社会基层组织在防艾中的作用 18-28 2.2.1 农村基层组织在防艾中的作用 18-23 2.2.2 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在防艾中的作用 23-28 3. 我国社会基层组织在防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8-44 3.1 农村基层组织在防艾中存在的问题 28-30 3.1.1 政策落实不平衡 28-29 3.1.2 财政预算拨付不足 29-30 3.1.3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滞后 30 3.2 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在防艾中存在的问题 30-33 3.2.1 宣传教育不到位 30-31 3.2.2 救助政策落实不及时 31-32 3.2.3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32-33 3.2.4 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 33 3.3 问题产生的原因 33-36 3.3.1 组织结构不完善 33-35 3.3.2 管理体制不健全 35 3.3.3 人员配备不合理 35-36 3.4 对艾滋病知识、意识、行为了解情况调查的实证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36-44 3.4.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36-37 3.4.2 基层人员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37-40 3.4.3 基层人员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态度 40-41 3.4.4 基层人员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41-44 4. 充分发挥社会基层组织防艾及其他社会功能,构筑防艾长效机制 44-53 4.1 强化政策针对性与稳定性 44-46 4.2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46-47 4.3 深化认识,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47 4.4 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长效机制 47-50 4.4.1 宣教机制 47-48 4.4.2 动员机制 48 4.4.3 服务机制 48-49 4.4.4 非政府组织的配合机制 49-50 4.4.5 社区文化与社区归属感 50 4.5 彰显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 50-53 结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7 致谢 57-58 附录 58-60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58-59 附录2:调查表 59-60
|
相似论文
-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 国有大型企业所属职业学校办学问题研究,G719.2
-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F301
- 我国电视相亲节目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222
- 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分析与思考,F299.24
- 辽宁青年杂志社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G239.22
- 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分局植物保护创新体系建设,S4
-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F325.4
- 圣鑫地产集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F293.33
- 微博传播的5W探析,G206
- 失地农民问题对策研究,F301
-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F326.2
- 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G124
- 论“法庭之友”制度之引入,D997
- 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研究,D926.34
- 告诉才处理基本问题研究,D924.3
- 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问题,D631.4
- 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研究,D61
- 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及对策研究,D08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传染病 > 病毒传染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