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作 者: 董艳敏
导 师: 周长利
学 校: 济南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分析化学
关键词: 抗癌药物 DNA 电化学方法 相互作用
分类号: R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抗癌药物厚朴酚、甲氨蝶呤、氨鲁米特、亚叶酸钙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生物大分子DNA相互作用。利用层层自组装、电位沉积法等技术制备了不同的修饰电极,考察了介质种类及浓度、pH值,扫描速度对抗癌药物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法、差分脉冲法、计时电量法等电化学技术得到抗癌药物的动力学参数。研究了抗癌药物与DNA分子相互作用方式,计算得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通过光谱法进行了验证。1.用玻碳电极研究了厚朴酚的电化学行为,在0.1M PBS( pH 7.0)溶液里厚朴酚于0.449V处产生一氧化峰,其电化学氧化过程为一电子一质子完全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系数(α)为0.441±0.001。在100-450 mV/s扫描速度范围内厚朴酚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受表面控制,而在高扫速600-950 mV/s时电极反应是扩散控制过程,相应的电化学速率常数(ks)为0.0760±0.0001 s-1。扩散系数(D)和表面吸附量(Γ)分别是(3.76±0.01)×10-7 cm2/s和(2.98±0.01)×10-10 mol/cm2。电化学方法与光谱法研究厚朴酚与DNA相互作用表明,厚朴酚与DNA以方式相结合,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14×105 M-1和0.973。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厚朴酚的测定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4.50×10-8-1.70×10-7M和3.00×10-6 M-1.80×10-5 M,检测限(S/N=3)为1.50×10-9 M。2.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DNA/CS)6/PGE电极,以亚甲基蓝作为电化学探针,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的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甲氨蝶呤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40-200mV/s的扫速范围内,电极反应属于表面控制过程,而当增大扫描速度,甲氨蝶呤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质子转移数与电子转移数之比为m/n=0.483。甲氨蝶呤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甲氨蝶呤与DNA分子以插入模式为主,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6.31×105 M-1和1.86。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得到的结果与电化学方法相同。建立了测定甲氨蝶呤的方法,其检测限为5.0×10-9 M。3.制备了介孔材料SBA15修饰碳糊电极,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氨鲁米特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氨鲁米特在0.078V和0.257V处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在0.791V处有一个单独的氧化峰。说明氨鲁米特的电化学行为是一个多峰的不可逆过程。在20-150 mV/s的扫描范围内,氨鲁米特在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为表面控制,而在200-600 mV/s的扫速范围内,电极反应是扩散控制过程,相应的电化学速率常数为2.41±0.01 s-1,电极表面的扩散系数D为2.12×10-3cm2/s,表面浓度为(5.87±0.01)×10-11 mol/cm2。氨鲁米特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氨鲁米特与DNA以插入模式相结合,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β=2.41×105 M-1和m=1.69。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氨鲁米特的测定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4.30×10-7 M-8.60×10-6M和9.60×10-6 M-1.08×10-4 M,检测限(S/N=3)为4.62×10-9 M。4.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Nafion/Au/GCE电极,用循环伏安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亚叶酸钙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亚叶酸钙在0.570V有一个氧化峰,其电化学氧化是一个完全不可逆的过程,电子数转移与质子转移数之比n:m=2:3。在20-180 mV/s的低扫描速度范围内,亚叶酸钙的电化学反应受表面控制,电化学速率常数ks=0.516±0.001 s-1。在200-600 mV/s的扫描速度的范围,电化学反应为扩散控制。亚叶酸钙在Nafion/Au/GCE表面的扩散系数和电极表面吸附量分别为(2.44±0.01)×10-5 cm2/s和(3.03±0.01)×10-10 mol/cm2。亚叶酸钙与DN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亚叶酸钙与DNA以静电力结合,结合常数β和结合位点数m分别为4.89×105 M-1和1.83。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亚叶酸钙的方法,线性范围是6.42×10-6M-1.18×10-5M,检测限为2.04×10-8 M。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3.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4.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5.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6.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7.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8.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9.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0.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11.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12.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S512.1
  13.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14. 桃豫农矮砧1号离体快繁体系的研究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S662.1
  15.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重复单元ORF94的序列差异分析及囊膜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16.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17.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18. 卷曲螺旋蛋白52与TRAF6及其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对NF-κB通路的影响研究,R363
  19.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20.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去甲基化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p16基因转录的研究,R734.2
  21.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的新型prime-boost免疫策略研究,R39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