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铃薯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作 者: 黄亚玲
导 师: 谢从华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蔬菜学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生质体 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GFP)
分类号: S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且用途广泛,发展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马铃薯常规育种工作遇到了难以跨越的“生物学路障”,而基因工程技术对于转移目标性状具有很大的目的性,已经成为目前改良作物品性的重要手段。原生质体作转化受体较传统外植体更能整合大片段DNA,但目前马铃薯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本研究以马铃薯无性系8#(2n=4x=48)为材料,分离其叶肉原生质体作转化受体,选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采用共孵育(原生质体与质粒DNA直接融合)法,PEG介导转化法和电击穿孔转化法,将外源质粒(pBIN m-gfp5-ER和SK-gfp)DNA转化到马铃薯原生质体中。通过转化子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研究马铃薯原生质体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主要结果如下: 1.SK-gfp转化载体的构建 从pBIN m-gfp5-ER(14.7kb)上酶切出gfp基因,装入SK载体,构建SK-gfp质粒,长度约4.8kb,gfp基因经序列测定,与pBIN m-gfp5-ER上gfp序列比对,相似性为100%。 2.共孵育 即将一定浓度的外源DNA(60、80、100μg/mL)和纯化后的原生质体直接共培养,共得到163个愈伤组织,其中转化子30个,转化效率18.4%。 3.PEG介导转化 纯化后的原生质体用PSL(甘露醇0.3mol/L,MgCL2 15mmol/L,MES 0.1%,pH 5.8,高温灭菌)悬浮,加入一定浓度的质粒DNA(75、100μg/mL),充分混匀后静置片刻,然后均匀地滴于无菌培养皿的底部,静置3min,待大多数细胞沉降后,在每滴正上方加等量的12.5%或25%的PEG溶液,分别静置10min或5min,诱导外源DNA进入原生质体。共得到愈伤组织149个,有70个是转化子,转化效率为47.0%,其中PEG(12.5%,10min)的转化效率为51.9%,高于PEG(25%,5min)的44.2%,且二者之间在P=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电击穿孔转化 电转化仪:Eppendorf Multiporator 4308型,转化室为250μL螺旋型铂金电极,间距0.02cm;电转化液的组成:0.35mol/L甘露醇+0.1mMCaCl2,pH 5.8,高温灭菌;脉冲电压为20v,脉冲次数n=1。得到愈伤组织312个,其中转化子183个,转化效率最高,达到58.7%。 5.比较外源DNA长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时发现,共培养转化和电击穿孔转化时,SK-gfp的转化效率比pBIN m-gfp5-ER的高;而在PEG介导转化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6.通过研究DNA浓度与转化效率的关系发现:只有在共培养转化时,DNA浓度为80μg/mL的转化效率与60、100μg/mL的效率在P=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EG介导转化和电击穿孔转化时设立的两浓度(75、100μg/mL)所对应的转化效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7.三种转化方法共得到愈伤组织624个,其中转化子283个。对三种转化方法

全文目录


目录  4-7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缩略词表  11-12
1.前言  12-22
  1.1 课题的提出  12-13
  1.2 前人研究进展  13-20
    1.2.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13
    1.2.2 植物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研究概况  13-18
      1.2.2.1 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  14-15
      1.2.2.2 电击穿孔转化  15-16
      1.2.2.3 农杆菌共培养转化  16-17
      1.2.2.4 脂质体介导转化  17-18
      1.2.2.5 其它  18
    1.2.3 GFP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18-20
  1.3 实验目的及意义  20
  1.4 研究内容  20-22
2.材料方法  22-31
  2.1 实验材料  22-24
    2.1.1 植物材料  22
    2.1.2 菌株、载体、酶和试剂  22
    2.1.3 质粒DNA抽提液配方  22
    2.1.4 培养基  22-24
      2.1.4.1 LB培养基  22
      2.1.4.2 无菌苗繁殖培养基  22
      2.1.4.3 原生质体培养各阶段培养基  22-24
  2.2 实验方法  24-31
    2.2.1 无菌苗的培养  24
    2.2.2 原生质体的制备  24
    2.2.3 原生质体活力检测  24-25
    2.2.4 大肠杆菌DH5α菌株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5
    2.2.5 SK-gfp转化载体的构建  25-27
    2.2.6 质粒DNA的抽提与纯化  27-28
      2.2.6.1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DNA  27-28
      2.2.6.2 质粒DNA检测  28
    2.2.7 原生质体转化  28-29
      2.2.7.1 共孵育  29
      2.2.7.2 PEG介导转化  29
      2.2.7.3 电击转化  29
    2.2.8 转化后原生质体的培养  29-30
    2.2.9 转化子的鉴定  30
    2.2.10 实验结果统计方法  30-31
3.结果与分析  31-40
  3.1 SK-gfp质粒载体  31-33
  3.2 原生质体纯化  33-34
  3.3 转化后原生质体培养状况  34-36
    3.3.1 转化子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34
    3.3.2 各培养阶段的状态  34-35
    3.3.3 愈伤组织形成进程  35-36
  3.4 共孵育  36-37
    3.4.1 质粒DNA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36
    3.4.2 pBIN m-gfp5-ER和SK-gfp转化效率的比较  36-37
  3.5 PEG介导的转化  37-38
    3.5.1 质粒DNA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37
    3.5.2 pBIN m-gfp5-ER和SK-gfp转化效率比较  37-38
    3.5.3 PEG(12.5%,10min)与PEG(25%,5min)转化效率比较  38
  3.6 电击转化  38-40
    3.6.1 质粒DNA的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38-39
    3.6.2 pBIN m-gfp5-ER和SK-gfp转化效率比较  39-40
4.讨论  40-43
  4.1 三种转化方法比较  40
  4.2 PEG介导的转化  40
  4.3 外源DNA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40-41
  4.4 外源DNA大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41
  4.5 原生质体转化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41
  4.6 本转化体系的有效性  41
  4.7 研究展望  41-43
参考文献  43-48
致谢  48

相似论文

  1. 马铃薯交联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研究,TS236.9
  2.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1,3-丙二醇高产菌株选育,TQ923
  3. 利用RNAi提高烟草对病毒的抗性及岷江百合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构建,S435.72
  4. 薯条的速冻工艺研究,TS215
  5. rd29A驱动RdreBlBI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6.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7.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8.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9. 水稻及拟南芥神经酰胺基因的克隆及突变体的鉴定,S511
  10. 马铃薯甲虫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其机理,S435.32
  11. 马铃薯甲虫脯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dsRNA的发酵生产,S435.32
  12.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的毒力及两类靶标的分子克隆,S435.32
  13.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4.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15. 大豆GmFtsH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S565.1
  16. 野生种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YS和API的克隆及SpCYS转化马铃薯和烟草的初步研究,S532
  17. 蝴蝶兰花序分生组织基因LFY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蝴蝶兰的遗传转化,S682.31
  18. 切花菊转DdICE1基因研究,S682.11
  19. 切花菊蚜虫抗性鉴定与机理探讨及LLA转基因研究,S682.11
  20. 枣叶片再生途径的组织学研究及影响遗传转化因素的分析,S665.1
  21. ‘突尼斯软籽’石榴再生体系和GFP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初报,S665.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土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