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与银行的博弈与共赢

作 者: 曾兵
导 师: 张静琦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信贷风险 银行外部道德风险 银企关系 博弈与共赢 信用
分类号: F832.4;F224.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依然是间接融资,即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但由于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对银行的获利能力和水平、资产结构和安全、以及银行信誉、银行对其它风险的控制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另外,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控制不良贷款的增加,控制风险隐患,大多数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这将导致企业客户资金链的断裂,而企业客户资金链的断裂势必引发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中,商业银行便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研究银企关系,信贷道德风险包括银行外部道德风险和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外部道德风险分为三类,一类是借款人违反借款协议,私下改变资金用途;第二类是借款人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债义务;第三类是借款人不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去利用贷款。内部道德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内部,银行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知其作为或不作为不符合商业银行的长远利益,但因认为这种作为或不作为可能不被发现或即使被发现所带来的损失小于所带来的收益,而作出决策所形成的风险。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防范内部道德风险的措施和方法基本已达成共识,如完善治理机制、重构股权结构,优化高管人员激励与约束,建立稽核和信贷人员垂直管理体系等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内部道德风险。现实中,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取隐藏行动或隐藏信息的行为与商业银行不断地进行博弈,因此,银行外部的道德风险是最难控制和防范的。如何防范外部道德风险及两者是否有实现共赢的可能,以及应该如何实现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本文的研究思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道德风险的一般理论,包括道德风险的定义和类型,提出道德风险就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并且是一种不易被人发现的隐藏行为。从不对称的内容看,道德风险类型分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和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委托人为了使得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必须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接着介绍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实践思路以及我国一些著名学者的相关研究阐述。美国由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检查和监督,以及资本监管要求和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费率方面转而利用强大的司法系统加强了对责任人的处罚,包括刑事追究和将列为“不受金融业欢迎的人”的责任人永远驱逐出金融系统。在救助方面,救援的条件越来越严格,坚持严格的市场退出政策——只对暂时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银行提供支持,而对已经陷入清偿性危机的银行则不予支持;对危机银行在让其股东真正承担银行危机带来的损失的同时,撤换其管理层;对金融机构管理开始采用基于风险的保险金制度,并逐步实行非全额的存款保险,以增强存款人,特别是大额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和对银行实行监督的积极性;欧盟国家防范和治理金融外部道德风险主要是中央银行或监督当局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外部监管;日本则是从严格制度和处罚两方面防范金融道德风险。而我国学者则更多地是研究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如完善治理机制、重构股权结构,优化高管人员激励与约束,建立稽核和信贷人员垂直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二部分研究我国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的定义,及其产生机理和模型的构建,通过构建银行和企业的期望收益矩阵,在企业追求高收益的项目时,因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企业的行为受到贷款银行的参与约束,这样企业便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最大值,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避开银行的参与约束,于是选择了违约;接着就道德风险的存在所带来的危害分别从社会生活的损失,经营风险的提高,社会效率的降低三个方面逐一论述。第三部分研究博弈论在道德风险下银企信贷行为。首先分析博弈论应用于银企关系分析的可行性研究,详细介绍博弈论的四种模型,包括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接着提出将博弈论应用于银企信贷行为分析的设想,并分析我国信贷市场上还款时期银企之间的动态博弈,得出银企双方之间的博弈均衡解,从而得出维护银行债权,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对于银行防范信贷风险和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并进而提出银企之间建立共赢的现实可能性。2第四部分通过引用股权融资,即企业从投资机构筹集资金的渠道,3借用一些假设条件构建银企之间的共赢模型,分别建立企业、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收益函数以及相关约束条件,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分别求出其各自的最大效用函数。本文选用2008年50家中小企业收益率数据,运用Excel工具求出道德风险和企业、银行以及投资机构期望效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三者的期望效用都随企业道德风险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发现银企之间实现共赢的理论可得性,在企业的道德风险系数在0.2——0.3之间有交点,说明存在共赢的可能性。但基于上述银企共赢理论的现实操作的困难性,本文第五部分分别就商业银行和企业提出一些现实的可供操作的措施和建议。对商业银行而言,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4包括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信贷合约,分别从利率的反向激励效应,抵押的正向激励效应,事前提出鼓励承诺,以及事前严厉的惩罚意向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从签订限制性契约,跟踪管理机制的建立,银行参与企业管理机制三个方面论述约束机制的设计。二是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设计出满足中小企业的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由投放于大企业,调整为对中小企业融资予以倾斜,以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借鉴金融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如渣打银行在重庆推出的中小企业无抵押小额贷款将主要投向制造业企业、贸易企业、零售企业、服务业企业,重庆企业只需满足经营时间、营业额等条件,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品,即可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企业可以按月贷款方式还款;招商银行的“点金物流金融”是从中小企业供应链中的库存出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进口商品仓单质押也是从企业的供应链的角度向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推出适应中小企业现状的融资产品:另外银行还要大力开展咨询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务,例如信息咨询和理财咨询等。对企业而言,一是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改变传统的只依赖于银行的信贷融资模式,增加商品与贸易融资,股权融资模式等。二是要培育企业信用理念,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文化水平。而培育企业的信用理念关键是提升中小企业家的信用理念,要求中小企业家要身体力行,严格自律,提升自身的人格信誉。另外,文章分别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的评价机制,建立其惩罚机制,以及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三个制度方面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文化的形成。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将博弈论应用于我国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研究;二是提出了银企实现共赢的理论可得性和现实操作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一是在道德风险存在的情况下,银企之间固然存在不可避免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者实现共赢的可能性。二是通过增加股权融资的渠道,分别建立企业、银行和投资者三者之间的收益函数,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和相关参数约束求得三者之间的效用最大值,得出企业和银行在道德风险系数处于0.2-0.3之间时实现共赢的可能性。三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和企业提出实现两者共赢的一些现实操作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7
1. 绪论  17-27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7-18
  1.2 道德风险理论综述  18-25
    1.2.1 道德风险的定义和类型  18-20
    1.2.2 国内外有关道德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5
  1.3 文章的结构及研究方法  25-27
    1.3.1 文章的结构  25-26
    1.3.2 研究方法  26-27
2. 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研究  27-35
  2.1 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及其产生机理的博弈模型分析  27-32
    2.1.1 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  27-28
    2.1.2 信贷市场上道德风险的产生机理及模型的构建  28-32
  2.2 商业银行信贷道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  32-35
3. 博弈论与道德风险下的银企信贷行为分析  35-45
  3.1 博弈论应用于银企关系分析的可行性研究  35-41
    3.1.1 博弈论基本模型  35-39
    3.1.2 博弈论应用于银企信贷行为分析的设想  39-41
  3.2 商业银行与企业偿还贷款的博弈  41-45
    3.2.1 若干假设和说明  41-42
    3.2.2 博弈均衡分析  42-45
4. 银企共赢模型的构建  45-57
  4.1 假设和符号说明  45-47
  4.2 共赢均衡博弈模型及结果  47-54
    4.2.1 博弈过程  47-49
    4.2.2 结果分析  49-54
  4.3 银企共赢有效策略集实证分析  54-55
    4.3.1 重要参数选取  54
    4.3.2 影响因素分析  54-55
    4.3.3 银企共赢有效策略集分析  55
  4.4 结论及政策启示  55-57
5. 银企双方实现共赢的措施和建议  57-67
  5.1 银行对实现银企共赢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57-63
    5.1.1 防范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57-61
    5.1.2 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推出适应中小企业现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61-63
  5.2 企业对实现银企共赢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63-67
    5.2.1 促进企业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63-64
    5.2.2 培育企业信用理念,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文化水平  64-67
参考文献  67-69
后记  69-70
致谢  70-71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1-72

相似论文

  1. 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630.1
  2.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中的诚信建设研究,G647.5
  3.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4. KN公司信用销售管理改进研究,F274
  5. 健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前信用评级体系研究,F832.4
  6. 我国信用卡感知服务质量实证研究,F832.2
  7. 郯城县农村信用社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研究,F323.8;F224
  8. 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中国银行个人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
  9. 交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3
  10. 大学生信用卡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32.2
  11. 基于数据挖掘的信用卡客户激活与响应度研究,F832.2
  12. 农村信用社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
  13. 信用卡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924.3
  1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应用研究,F224
  15. 农户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管理,F832.4
  16. 税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F812.42
  17. 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D924.3;F832.2
  18. 智能信用卡管理系统前端展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9.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研究与对策建议,F832.43
  20.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21. 江北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运筹学在经济中的应用 > 博弈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