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雷公藤提取物口服定时释药凝胶微丸的研制

作 者: 吕昭云
导 师: 陈大为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总碱 定时释药微丸 在体肠吸收 海藻酸钙 滴制法 薄膜包衣 溶胀动力学 药效学
分类号: TQ4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8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晨僵”症状,选择单味中药雷公藤为水难溶性模型药物,首次以海藻酸钙凝胶微丸为药物载体研制了“时滞”约4小时的中药口服定时释药系统。 针对中药多成分多指标质量控制的特点,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雷公藤总碱的含量测定;显色-比色法用于雷公藤总酯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测定;以总碱为指标成分测定制剂的体外溶出行为。上述分析方法简便、可靠,满足了制剂质量控制及工艺考察的需要。 采用硅胶柱色谱层析方法对粗提物雷公藤浸膏进行了必要的精制,富集了总碱与总酯两类主要的有效成分,使提取物中可测成分达到了50%以上,其中总碱含量≥42%,总酯含量≥8%,雷公藤甲素由于较强的毒副作用含量控制为≤0.8%,并制订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原料药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表明提取物固体粉末在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均较稳定。 测定了提取物中总碱、总酯及总固体物在不同介质(37℃)中的平衡溶解度,表明提取物中主要为水难溶性成分,适宜于滴制法制备海藻酸钙凝胶微丸。采用在体回流实验考察了雷公藤总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测得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36±0.03、0.26±0.03、0.20±0.01和0.30±0.01h-1,表明总碱在小肠下段仍具有良好吸收。初步推断总碱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呈表观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为剂型设计提供了依据。 制剂学方面分为两部分:首先以微丸圆整度、包封率、释放度为质量指标,对丸芯滴制工艺和处方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优处方。其次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在单因素考察的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1
英文摘要  11-14
前言  14-21
试药与仪器  21-23
第一章 雷公藤提取物指标成分各项分析方法的建立  23-39
  一 实验部分  23-37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雷公藤总碱的含量  23-26
    2 显色-比色法测定提取物中雷公藤总酯的含量  26-29
    3 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29-31
    4 雷公藤总碱大鼠在体肠吸收测定方法的建立  31-34
    5 微丸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34-37
  二 讨论与小结  37-39
第二章 雷公藤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研究  39-45
  一 实验部分  39-43
    1 雷公藤提取物的精制  39-40
      1.1 有效成分跟踪方法  39
      1.2 精制工艺  39-40
    2 雷公藤提取物质量标准的研究  40-41
      2.1 性状  40
      2.2 鉴别  40-41
      2.3 含量测定  41
    3 雷公藤提取物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  41-43
  二 讨论与小结  43-45
第三章 雷公藤提取物制剂处方前相关性质的研究  45-55
  一 实验部分  45-52
    1 雷公藤提取物溶解性能的考察  45-46
      1.1 提取物中雷公藤总碱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45
      1.2 提取物中雷公藤总酯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45-46
      1.3 提取物中总固体物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46
    2 雷公藤总碱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的考察  46-52
      2.1 实验方法  47-48
      2.2 数据处理方法  48-49
        2.2.1 大鼠在体肠吸收量的计算  48
        2.2.2 吸收百分率  48-49
        2.2.3 吸收速率常数  49
      2.3 实验结果  49-52
        2.3.1 大鼠全肠段吸收情况  49-50
        2.3.2 不同肠段药物吸收能力的比较  50-51
        2.3.3 泊洛沙姆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51-52
  二 讨论与小结  52-55
第四章 雷公藤提取物定时释药凝胶微丸制剂学的研究  55-74
  一 实验部分  55-72
    1 微丸的质量考察指标  55-56
    2 微丸丸芯的滴制工艺和处方设计  56-64
      2.1 初步工艺的确定  56-57
      2.2 工艺因素的考察  57-59
      2.3 处方因素的考察  59-61
      2.4 丸芯处方正交试验  61-64
    3 微丸包衣的工艺和处方设计  64-68
      3.1 包衣水平的测定方法  64
      3.2 微型流化床包衣工艺的考察  64-65
      3.3 包衣液处方的考察  65-68
    4 微丸制备工艺重现性考察  68
    5 溶出条件对微丸药物释放的影响  68-70
    6 微丸的质量考察  70-72
      6.1 微丸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70
      6.2 制剂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70-72
  二 讨论与小结  72-74
第五章 雷公藤提取物定时释药凝胶微丸释药机理探讨  74-86
  一 实验部分  74-82
    1 微丸凝胶溶胀动力学的考察  74-77
      1.1 不同释放介质对微丸溶胀的影响  75
      1.2 交联时间对微丸溶胀的影响  75-76
      1.3 CMS-Na含量对微丸溶胀的影响  76-77
    2 填充剂 CMS-Na对微丸释药时滞的影响  77-78
      2.1 释药时滞的确定  77-78
      2.2 CMS-Na对释药时滞的影响  78
    3 衣膜厚度与释药时滞的关系  78-80
    4 释药动力学方程的拟合  80-82
      4.1 分段拟合  80-81
      4.2 全程拟合  81-82
  二 讨论与小结  82-86
第六章 雷公藤提取物定时释药微丸大鼠体内初步评价  86-92
  一 实验部分  86-89
    1 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86-88
    2 微丸大鼠胃肠道内药物释放行为考察  88-89
  二 讨论与小结  89-92
全文结论  92-93
参考文献  93-96
致谢  96

相似论文

  1. 八珍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R285
  2.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3.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4.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5. 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序贯穴位埋线对肾虚型卵巢早衰小鼠E2和P的影响,R245
  6. 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R283
  7. 雷公藤甲素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Thl7/Treg的调节作用,R285.5
  8. 人黑色素瘤中TrkB的表达以及雷公藤内酯醇对其表达的影响,R739.5
  9. 薄膜杨氏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测试理论研究,TB43
  10. “四黄注射液”对动物热证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S853.7
  11. 姜附汤干预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的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2. 鼻窍通汤药学及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3. 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抑菌实验),R285
  14. 芪鲜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R285
  15. 散结止痛巴布剂的质量标准、稳定性和药效学研究,R286
  16. 麻夷鼻炎喷雾剂的临床前研究,R285
  17. 聚乙烯醇/胶原水解物/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332
  18. 新疆黑槌虫草发酵工艺及药效学,TQ920.1
  19. 吡喹酮注射剂应用于小鼠的药效药动学研究,S859.1
  20. 中兽药“炎毒热清”注射液的筛选与毒理药效学研究,S853.7
  21. 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及其自微乳剂的研究,R9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中草药制剂的生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