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傣族的生态环境思想研究

作 者: 刘垚
导 师: 杨志明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傣族文化 生态环境保护 西双版纳傣族 云南师范大学 思想研究 自然和谐 自然界 人与自然 教育出版社 生态保护
分类号: X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14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历史上,傣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对生态规律的总结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和观念。这种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又进一步融入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沉淀为本民族特有的一种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本文就是针对傣族的这种生态环境思想所做的专项研究。 目前,关于“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提法还没有,实际上相近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这类研究多见于论文,论著相对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对傣族生态文化、生态伦理观,尤其是对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中的水利管理经验、“垄林”或“龙山”等神山林崇拜的生态保护意识方面的发掘、探讨上,而对这种思想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方式,尤其是对现代化背景下傣族生态环境思想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则关注的甚少。换言之,这类研究还有视野上的局限,还不够全面、不成系统,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鉴于以上研究现状,本文就从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内涵入手,在比较系统地揭示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以及特点和影响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傣族生态环境思想存在的意义、现代化背景下它自身存在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一些认识: 其一,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与其传统的稻作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族迁徙的历史经验以及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其二,傣族生态环境思想有丰富的内涵,它涉及到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要素、物种之间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并潜含在傣族人的审美意识和丧葬习俗之中。 其三,傣族的生态环境思想具有认识态度上的神圣性、认识水平上的自发性和朴素性、表现形式上的生活化和艺术化、资源利用上的多样性和适度性等突出的民族特征。 其四,傣族的生态环境思想对其传统建筑、水与森林的管理方式、传统艺术都有深层次上的影响。 其五,傣族富有民族个性的生态环境思想对开拓生态学、生态伦理学,对生态保护意识在当代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贯彻和落实,都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其六,在现代化、市场经济背景下,傣族的传统生态环境思想正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有可能侵消傣族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因而,如何成功地完成这种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引论  10-15
一、研究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方法  15-20
  (一) 资料收集方法:文献法和观察法  15-16
  (二) 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文化生态学和环境哲学  16-20
    1.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  16-17
    2. 环境哲学整体主义的原则与方法  17-20
二、傣族生态环境思想产生的根源  20-28
  (一) 傣族生存环境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  20-21
  (二) 傣族宗教信仰的渗透作用  21-22
  (三) 民族迁徙传说的警示作用  22-25
  (四) 傣族基本价值观念的潜在影响  25-28
    1. 重稻作生产  25-26
    2. 节制贪欲的价值观  26-27
    3. 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7
    4. 珍视一切生命的价值观  27-28
三、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主要内容  28-38
  (一) 傣族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传统的朴素认识  29-31
    1. 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9-31
    2. 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31
  (二) 傣族对水与森林以及不同物种之间关系的朴素认识  31-36
  (三) 傣族审美情趣及丧葬习俗中的生态意识  36-38
四、傣族传统生态环境思想的特点  38-42
  (一) 认知态度上的神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39-40
  (二) 认识水平上的自发性与朴素性相对应  40
  (三) 表现方式上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相呼应  40-41
  (四) 资源利用上的丰富性与适度性相协调  41-42
五、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影响  42-53
  (一) 傣寨建筑体现出的生态和谐观  42-44
  (二) 水与森林的生态管理方式  44-50
    1. 有关水的管理  44-46
    2. 有关森林的管理  46-50
  (三) 傣族传统艺术中的生态意蕴  50-53
六、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意义和问题  53-59
  (一) 研究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意义  53-56
    1. 傣族森林保护意识在“生态学”层面上的意义  53-54
    2. 对生态伦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意义  54-55
    3. 对当代人形成并维系一种生态保护意识的意义  55-56
  (二) 现代化过程中傣族传统生态环境思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6-59
参考文献  59-63
后记  63-64

相似论文

  1. 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TU986.5
  2. 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X171.4
  3. 中国国家公园评价体系研究,F592
  4. 玛纳斯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研究,X2
  5. 中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供给模式探析——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例,F326.2
  6. 喜树资源生态学的研究,S757.2
  7.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伦理审视,F592.3
  8. 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上海双年展,J209.2
  9. 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研究,G633.3
  10. 二期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G633.3
  1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G633.3
  12.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TU986
  13.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H059
  14. 论新时期小说的戏仿艺术,I207.42
  15. 论环境法的区域控制原则,D912.6
  16. 区域生态保护的立法研究,D922.6
  17. 黄茵岭生态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特征研究,Q948
  18. 小神农架川金丝猴的行为和生态研究,Q958
  19. 里下河地区湖荡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X171.1
  20. 可持续发展与新疆少数民族生态保护意识,X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