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花瓜叶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作 者: 林凌云
导 师: 王锋鹏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白花瓜叶乌头 生物碱成分 去甲二萜生物碱 hemsleyanum 去氧乌头碱 肉桂酸 乌头属植物 塔拉萨敏 单体化合物 印乌碱
分类号: R2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乌头属植物白花瓜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 var.Leueanthus P.Guo et.M.R.Jia)根中分离得到了13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氢谱、碳谱、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其中5个是新的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白花瓜乌碱甲(leueantine A)、白花瓜乌碱乙(leueantine B)、白花瓜乌碱丙(leueantine C)、白花瓜乌碱丁(leueantine D)和白花瓜乌碱戊(leueantine E)。8个已知碱为大渡乌碱(franchetine)、13,15-双去氧乌头碱(13,15-dideoxyaconitine)、印乌碱(indaconitine)、crassicaudine、8—去乙酰松潘乌头碱(8-deacetylsungpanconitine)、塔拉萨敏(talatisamine)、查斯曼宁(chasmanine)和ezochasmanine。白花瓜乌碱甲~戊和8-去乙酰松潘乌头碱均具有天然去甲二萜生物碱中少见的肉桂酸酯基取代。 白花瓜叶乌头同时含有C(6)-O-C(17)-N类型和肉桂酸酯基取代的C19-二萜生物碱,不仅更加确定了其在蔓乌头系(Ser Volubilia)中的位置,而且进一步验证了蔓乌系和显柱乌头系(Ser.Stylosa)有着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6
第一部分 白花瓜叶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6-40
  一、 前言  6-7
  二、 提取分离流程  7-11
  三、 研究结果  11-25
    (一)、 新生物碱的结构测定  12-22
      1. LAH-1  12-15
      2. LAH-2  15-17
      3. LAH-3  17-18
      4. LAH-4  18-20
      5. LAH-5  20-22
    (二)、 已知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22-25
  四、 实验部分  25-32
    (一)、 仪器、材料及试剂  25
    (二)、 总生物碱的提取  25-26
    (三)、 单体生物碱的分离  26-27
    (四)、 新生物碱的结构测定  27-29
    (五)、 已知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29-32
  五、 结论与讨论  32-37
  六、 参考文献  37-40
第二部分 去甲二萜生物碱的药理活性  40-72
  前言  41-72
    一、 抗炎和解热作用  42-45
    二、 镇痛、抗癫痫和局麻作用  45-55
      (一)、 去甲二萜生物碱镇痛作用的作用部位  48-49
      (二)、 不同于吗啡的去甲二萜生物碱镇痛作用  49-51
      (三)、 去甲二萜生物碱的镇痛作用神经类型及作用机制  51-53
        1. 分类的基础  51-52
        2. 8,14-双酯型化合物的镇痛作用机制  52-53
        3. 单酯型化合物的镇痛作用机制及抗癫痫作用  53
      (四)、 局麻作用  53-54
      (五)、 去甲二萜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构效关系  54-55
        1.3 位取代基的影响  54
        2.8 位酯基的影响  54-55
        3. Lappaconitine类化合物的镇痛作用与4位的邻氨基苯甲酸酯基取代的关系  55
    三、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55-66
      1. 非中毒剂量时二萜生物碱的心血管系统作用  55-59
      2. 乌头碱类化合物的心脏毒性作用  59-60
      3. 去甲二萜生物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60-63
      4. 乌头碱类化合物致心律失常的模型假设  63-66
    四、 对运动神经和颈上神经节的影响  66-70
      1. 乌头碱的作用及机制  66-67
      2. 牛扁碱类型化合物的作用及构效关系  67-70
    五、 免疫调节作用  70-72
小结  72-74
参考文献  74-83
致谢  83-84
附图  84-96

相似论文

  1. 合成茴香醛新工艺及其应用研究,O625.41
  2. 功能性液晶单体的合成、热性能及光聚合反应的研究,O631.3
  3. 基于3-羟基肉桂酸类配体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O621.13
  4. 咖啡酸基聚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O633.5
  5. 由α-氰基肉桂酸乙酯衍生物—锅法合成2-噁唑啉的研究,O626.24
  6. CFTR氯离子通道可能是降压中药的作用靶点之一,R285
  7. 不同品种产地枳实有效成分的对比分析,R284
  8. Cu(Ⅱ)存在下羟基肉桂酸衍生物作为DNA链断剂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以及生物学意义,Q504
  9. 肉桂酸酯的氨溴化反应及其在天然产物结构改造中的应用研究,O621.25
  10. 嘧啶衍生物与取代二苯酮的光化学反应及肉桂酸衍生物的光致异构化,O621.25
  11. 新型含氟偶氮苯羧酸酯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O753.2
  12. 利用粘红酵母转化反式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O625.63
  13. 激素、培养方式与条件对铁皮石斛类原球茎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S567.23
  14. 黄瓜、黑籽南瓜根系对自毒物质响应差异的研究,S642
  15. 镇痛药高乌甲素和草乌甲素的结构修饰以及脂肪环醚氧化成内酯反应的研究,TQ460.1
  16. 丹参中迷迭香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苯丙氨酸支路基因的克隆及研究,Q943.2
  17. 黄瓜和黑籽南瓜幼苗对肉桂酸响应差异的生理机制研究,S642.1
  18. 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的研究,R730.5
  19. 聚乙二醇负载羧酸酯试剂参与的液相有机合成,O621.3
  20. 非水相体系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及应用,O658.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