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任鸿隽科学思想述论

作 者: 卢立建
导 师: 魏永生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任鸿隽 科学思想 近代科学 科学救国
分类号: N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任鸿隽(1886—1961年),是二十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科学的传播者和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者,本文通过梳理任鸿隽科学思想的历程,探讨任鸿隽近代科学知识的内容,揭示他接受近代科学的必然性和科学思想的主要来源,着重从科学自身和科学与社会两个角度,研究分析他对近代科学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在此基础上,试图对其科学思想作出较为公允的历史评价。在科学思想的知识基础上,任鸿隽通过留学,掌握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他把人文社会科学看成是近代科学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以“科学”统揽近代人类知识的倾向。在科学思想的来源上,尤其是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主要受批判学派的影响,在中国近代科学思想史上具有前沿性。任鸿隽的科学思想内容丰富,涵盖科学本身和科学与社会两个方面。他对科学的定义、本质、性质、起源、目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发明与研究、科学的功能等作了精到而全面的论述,这些论述符合近代科学的面貌;他联系世情、国情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科学与实业、科学与国防等方面的关系也作了相当可观的阐述,其中贯穿了他“科学救国”的情怀。任鸿隽的科学实践主要包括创立《科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社,任职于中基会扶助科学事业,大量的科学宣传和一定的教育课程调查。这些活动对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推进营造了有利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可观的物质基础。由于受西方近代科学影响很深,客观地说,任鸿隽科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主义倾向,与中学科学传统自觉产生了断裂,以至于得出了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判断。但其近代科学思想既面向现实,具有实用性,也具有思辨性。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从传播的观点看,任鸿隽对近代科学的传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树立了科学传播史上的一个界标,标志着科学传播“传教士时代”的基本结束和科学传播本土化的开始,标志着科学传播在中国最终完成了由技到道的提升,标志着中国人整体接受近代科学的开端。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任鸿隽对近代科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他尤为推崇实验方法,认为实验之学盛而科学之基立。还对演绎、分类、观察、分析等方法及它们的运用作了比较系统的阐释,这是对近代科学方法一次科学的总结,在当时科学思潮中居于独一无二的地位。从近代中国科学体制化的历程看,任鸿隽所创立的科学社是科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导论  10-15
  一、任鸿隽生平简介  10-11
  二、选题的意义、价值与作用  11
  三、学术史综述  11-13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3-14
  五、相关界定  14-15
一、任鸿隽科学思想的基础和来源  15-26
  (一) 任鸿隽对近代科学的接受和传播  15-17
    1、科学思想的奠基时期  15-16
    2、科学思想的发展时期  16
    3、科学思想的成熟时期  16-17
  (二) 任鸿隽接受近代科学的原因  17-19
    1、外部原因  17-18
    2、内部原因  18-19
  (三) 任鸿隽近代科学知识的构成  19-23
    1、自然科学  19-21
    2、人文社会科学  21-23
  (四) 任鸿隽科学思想的主要来源——批判学派  23-26
    1、任鸿隽与庞加莱  23-24
    2、任鸿隽与皮尔逊  24-26
二、任鸿隽科学思想(上)——关于科学的认识  26-41
  (一) 科学的定义与特性  26-29
  (二) 科学的起源与目的  29-30
  (三) 科学方法  30-32
  (四) 科学精神  32-35
  (五) 科学发明与研究  35-37
  (六) 科学的功能  37-41
    1、科学与人生观  37-39
    2、科学社会化思想  39-41
三、任鸿隽科学思想(下)——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41-49
  (一) 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41-42
  (二) 关于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考  42-44
    1、科学发展应列入国家计划  42-43
    2、科学发展须以研究所为枢纽  43
    3、科学体制以英美式的学会为榜样  43-44
  (三) 科学救国思想  44-45
  (四) 科学与社会诸领域的关系  45-49
    1、科学与教育  45-47
    2、科学与实业  47-48
    3、科学与民主  48
    4、科学与国防  48-49
四、任鸿隽的科学实践  49-51
  (一) 创立《科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社  49
  (二) 主持“中基会”,扶植科学事业  49-50
  (三) 科学社会化调查和科学宣传  50-51
五、任鸿隽科学思想评价  51-63
  (一) 任鸿隽科学思想特征  51-55
    1、科学主义倾向  51-53
    2、与中学科学传统的断裂  53-54
    3、思辨理性与实用性并重  54-55
  (二) 科学思想的局限性  55-56
  (三) 在近代科学史上的地位  56-63
    1、在传播史上的地位  56-58
    2、科学方法论上的探索  58-61
    3、科学体制化上的探索  61-63
结语  63-65
注释  65-73
参考文献目录  73-76
致谢  76-7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7

相似论文

  1. 薛凤祚科学思想研究,N092
  2.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与声乐科学体系理论探究,J616
  3. 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兴起,B978
  4. 郑太朴科学活动及其科学思想探究,K825.5
  5. 论科学执政,D25
  6. 任鸿隽科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G40
  7. 胡锦涛科学思想体系研究,D61
  8. 论基督教对近代欧洲科学及科学家的影响,N02
  9. 借科学以“立人”——鲁迅科学思想研究,I210
  10. 《周易》的自然科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启示,B221
  11. 傅鹰科学思想研究,O6-09
  12. 王星拱与近代科学思想的传播,N092
  13. 晚明气论自然观探微,N092
  14. “李约瑟难题”的由来、解答及理论启示,N031
  15. 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研究,N092
  16. 基督教文化与近代科学兴起的关系,B97
  17. 论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现代教育的反思,G40
  18. 现代理性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D61
  19. 晚清留学教育与近代科学的本土化,G529
  20. 从科学传播学角度看我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N092

中图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自然科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