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文化传播思想研究

作 者: 毕晓梅
导 师: 李文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灵晕 技术复制 摄影 电影 政治
分类号: G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6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主要文本梳理本雅明的文化传播思想。 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一位边缘成员,在法兰克福学派主流话语对媒介技术和大众文化的否定性批判声中,他首先发出了异样的声音,在学派内部开创了肯定性话语的轨迹。在本雅明身上,存在着不同思想资源的矛盾,有激进知识分子的一面,也有浪漫怀旧文人的一面。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更多地表现了他对复制技术乐观的一面。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描述分析了复制技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文艺乃至文化(本雅明讨论的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而他思考的范围已经超越了文艺)的影响,阐述了关于摄影电影作为机械复制生产影像形式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他是阐述此观点的第一人。 对于摄影,本雅明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即把它从传统艺术观念中解放出来,考察它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再为摄影在艺术家族中的合法地位辩护,而是考虑到摄影术作为新的影像生产方式为我们提供的新型文化载体,以及不同以往的观看世界的方式。 电影可以使熟知事物陌生化,细节扩大化具体化。更重要的是,电影在观众中唤起了新的参与形式。这里面夹杂着政治的见解,他认为机械复制艺术,如电影,可以有助于无产阶级的形成。 今天,摄影和电影本身以数字化的形式被仿造、复制、存储、转换、传输。《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的观点可以被转换来思考数字时代的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全文目录


引论  7-11
第一章 概述  11-13
  1 本雅明其人  11-12
  2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12-13
第二章 艺术、技术与政治  13-23
  1 灵晕的消逝  13
  2 复制技术的重要角色  13-15
  3 以摄影为例的分析  15-17
    摄影术兴起与传统绘画的变迁  15-16
    关于摄影的争论及本雅明的立场  16-17
  4 对电影的分析  17-20
    政治美学化与艺术政治化  17-18
    技术上进步就是政治上的进步  18-20
    拉斯韦尔的建议  20
  5 怀旧与激进——本雅明思想上的矛盾  20-23
第三章 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  23-25
  1 “阿本之争”  23-24
  2 本雅明观点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延续  24-25
第四章 遥远的呼应——本雅明与麦克卢汉  25-28
结语  28-29
参考文献  29-31
后记  31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4.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5. SPECT肺灌注显像指导食管癌放疗计划对肺功能保护价值的研究,R735.1
  6.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7.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8.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9.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10.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2.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13.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14.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15.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16.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17.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8.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19.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20.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21.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化理论 > 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