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创新研究

作 者: 薛小东
导 师: 李宝刚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农民 政治参与 基层民主 制度创新
分类号: D66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民主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虽然政治参与方式多种多样,但其发展趋势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并且政治参与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其有序化的程度。政治参与的有序化程度越高,政治参与的水平就越高,就越有可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从而对政府的决策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一个农业大国里,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如何,是衡量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农村改革启动的中国改革开放为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创造了现实条件,农民的政治参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基层民主建设和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新形势下,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农村现行体制发展相对滞后和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以及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等方面的因素是制约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广泛化和有序化的主要原因。制度上的持续完善,组织上的有序规范和参与上的能力培育是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途径。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结合新制度主义研究方法,论述农民政治参与的理论渊源和合法性基础,揭示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和制约因素,为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谋求制度支持。通过政治制度创新,使农民有权力参与政治;通过经济制度创新,使农民有条件参与政治;通过文化教育制度创新,使农民有能力参与政治;通过其它社会制度创新,使农民的有序参与得到基本保障。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导论  7-13
第一章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13-24
  一、政治参与的界定  13-15
    1. 政治参与的基本涵义  13
    2. 政治参与的地位和作用  13-14
    3. 政治参与的广泛化和有序化  14-15
  二、农民政治参与的界定  15-18
    1. 农民的涵义和历史地位  15-16
    2. 农民政治参与的涵义  16
    3. 农民政治参与的动因分析  16-17
    4. 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17-18
  三、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依据  18-21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论述  18-20
    2. 西方学者的有关论述  20-21
  四、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21-24
    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和增进农民利益  21
    2. 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优化政府行为  21-22
    3. 有利于推进宪政民主和依法治国  22-23
    4. 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3-24
第二章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制度创新  24-33
  一、制度概述  24-27
    1. 制度的内涵  24
    2. 制度的功能  24
    3.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4-25
    4. 制度创新研究对于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25-26
    5. 制度创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26-27
  二、建国后农村政治发展的制度变迁和农民政治参与  27-29
    1. 土地改革和早期的合作化运动时期  27
    2. 人民公社体制时期  27-28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28-29
  三、当前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29-31
    1. 参与机制不健全和政府管理失范  29-30
    2. 农民负担过重,城乡贫富差距拉大  30
    3. 农民传统意识浓厚,整体素质低下  30-31
  四、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制度创新  31-33
第三章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创新的立体型设计  33-54
  一、政治制度的创新  33-43
    1. 调整权力关系,优化乡村权力结构  33-38
    2. 配置乡村和“两委”的权责关系  38-39
    3. 人事制度改革:撤乡并组,裁减冗员,实行乡镇长直选  39-41
    4. 建立沟通机制和农民利益组织,扩大有序参与的渠道  41-42
    5. 完善法制,推进宪政民主制度建设  42-43
  二、经济制度的创新  43-47
    1. 土地制度的创新  43-45
    2. 优化税收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5-46
    3. 确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农业体系  46-47
    4.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合作经营制相结合的制度  47
  三、教育文化制度的创新  47-50
    1. 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8-49
    2. 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公民政治文化  49
    3. 加强现代性教育,塑造现代人格  49-50
  四、其它社会制度的创新  50-54
    1.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  50
    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0-52
    3.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52
    4.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52-54
结语  54-55
引语  55-56
主要参考文献  56-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3.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4.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5.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6.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7.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8.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9.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10.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1.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12.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13.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15.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6.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17.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8.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9.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20.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2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 > 阶级、阶层 > 农民阶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