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含1,2,4-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 者: 杨双花
导 师: 许良忠
学 校: 青岛科技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三氮唑衍生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
分类号: O626.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药按防治对象主要分为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三大类。三氮唑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杀菌剂,以其高效、广谱、内吸等特点在防治真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许多品种作为杀菌剂得到开发和应用。结构不同的三唑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研究开发新结构类型的三唑类化合物已成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的内容对三唑类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应用、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活性基团引入三唑类化合物中,设计合成了24个含有1,2,4-三氮唑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并培养了两个化合物的单晶,其结构通式如下: 通过EA、MS、IR、~1H NMR及部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确证了化合物结构的正确性,并对其理化性质、谱学性质、合成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显示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并对其结构与活性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及创新研究成果如下: 1) 设计合成了2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1,2,4-三氮唑基团的新三唑化合物,并培养了2个化合物的单晶,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测定确证。研究了其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及生物活性,对化合物的波谱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

全文目录


前言  11-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32
  1.1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6
  1.2 三唑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16-21
    1.2.1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16-20
    1.2.2 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20-21
  1.3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21-23
    1.3.1 基团性质对活性的影响  21-22
    1.3.2 立体异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22-23
  1.4 三唑类化合物的主要类型  23-27
    1.4.1 三氮唑和烷基碳原子相连  24-25
    1.4.2 三氮唑与烯基碳原子相连  25-26
    1.4.3 三氮唑与杂原子相连  26-27
    1.4.4 三唑与杂环化合物相连  27
  1.5 典型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27-29
    1.5.1 N-烷基化法  27-28
    1.5.2 环氧化物法  28-29
    1.5.3 加成反应  29
  1.6 存在问题及建议  29-30
    1.6.1 存在问题  29-30
    1.6.2 建议  30
  1.7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30-32
第二章 含噁二唑的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32-44
  2.1 实验部分  33-36
    2.1.1 仪器与条件  33
    2.1.2 实验方法  33-35
      2.1.2.1 2-(1H-1,2,4-三唑)基乙酸乙酯(Ⅰ)的制备  33-34
      2.1.2.2 2-(1H-1,2,4-三唑)基乙酰肼(Ⅱ)的制备  34
      2.1.2.3 N-(2-氟-苯亚甲基)-2-(1H-1,2,4-三唑-1-基)乙酰肼的制备  34-35
      2.1.2.4 1-(5-(1H-1,2,4-三唑-1-基)甲基)-2-(2-氟苯基)-1,3,4-噁二唑-3(2H)-基)乙酮的制备  35
    2.1.3 目标化合物杀菌活性测试方法  35-36
      2.1.3.1 病原菌  35-36
      2.1.3.2 测试方法  36
  2.2 结果与讨论  36-44
    2.2.1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  36-37
      2.2.1.1 2-(1H-1,2,4三唑)基乙酸乙酯合成方法探讨  36-37
      2.2.1.2 2-(1H-1,2,4三唑)基乙酰肼制备方法的探讨  37
      2.2.1.3 N-(2-氟-苯亚甲基)-2-(1H-1,2,4-三唑-1-基)乙酰肼制备方法的探讨  37
    2.2.2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  37-41
      2.2.2.1 EA分析  37-38
      2.2.2.2 MS分析  38-39
      2.2.2.3 IR分析  39-41
        2.2.2.3.1 =C-H振动吸收  39-40
        2.2.2.3.2 C=O的吸收  40
        2.2.2.3.3 C=N的吸收  40
        2.2.2.3.4 =C-O-C的吸收  40
        2.2.2.3.5 N-N的吸收  40-41
      2.2.2.4 ~1H NMR分析  41
    2.2.3 生物活性  41-44
第三章 含酯基的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44-61
  3.1.实验部分  45-48
    3.1.1 仪器与试剂  45
    3.1.2 实验方法  45-48
      3.1.2.1 中间体Ⅰ的制备  45-46
      3.1.2.2 中间体Ⅱ的制备  46
      3.1.2.3 中间体Ⅲ的制备  46
      3.1.2.4 中间体Ⅳ和Ⅴ的制备  46-47
      3.1.2.5 目标化合物Ⅵ和Ⅶ的制备  47
      3.1.2.6 化合物3b和3g单晶培养与结构测定  47-48
  3.2 结果与讨论  48-61
    3.2.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  48
    3.2.2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  48-52
      3.2.2.1 EA分析  49
      3.2.2.2 MS分析  49-50
      3.2.2.3 IR分析  50-51
        3.2.2.3.1 =C-H振动吸收  50
        3.2.2.3.2 C=O的吸收  50-51
        3.2.2.3.3 C=N和C=C的吸收  51
        3.2.2.3.4 C-O-C振动吸收  51
      3.2.2.4 ~1H NMR分析  51-52
    3.2.3 化合物3a和3g的单晶结构  52-55
      3.2.3.1 晶体结构描述  52-55
    3.2.4 生物活性  55-61
第四章 含醚官能团的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61-72
  4.1.实验部分  62-63
    4.1.1 仪器与试剂  62
    4.1.2 实验方法  62-63
      4.1.2.1 (1H-1,2,4-三氮唑-1-基)甲醇(Ⅰ)的制备  62
      4.1.2.2 1-(氯甲基)-H-1,2,4-三氮唑(Ⅱ)的制备  62
      4.1.2.3 1-(4-((1H-1,2,4-三唑-1-基)甲氧基)苯基)-3-(4-氟苯基)丙-2-烯-1-酮的制备  62-63
  4.2 结果与讨论  63-72
    4.2.1 合成方法探讨  63-64
      4.2.1.1 中间体Ⅱ的合成方法探讨  63
      4.2.1.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  63-64
    4.2.2 化合物的谱学性质  64-67
      4.2.2.1 EA分析  64
      4.2.2.2 MS分析  64-66
      4.2.2.3 IR分析  66-67
        4.2.2.3.1 C=O的吸收  66-67
        4.2.2.3.2 C-O-C的吸收  67
        4.2.2.3.3 C=N的吸收  67
        4.2.2.3.4 C=C的吸收  67
      4.2.2.4 ~1H NMR分析  67
    4.2.3 生物活性  67-72
结论  72-73
参考文献  73-80
附录1:部分化合物的质谱图  80-83
附录2:部分化合物的红外谱图  83-86
附录3:部分化合图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86-90
致谢  90-9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1-93
独创性声明  93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93

相似论文

  1. 双季戊四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工艺研究,TQ223.164
  2.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3. LXI任意波形发生器研制,TM935
  4.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5.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6. 海杂波背景下的舰船目标雷达成像算法研究,TN958
  7. 海杂波建模及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TN957.54
  8.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9. 空中目标与背景的红外图像仿真技术研究,TP391.41
  10. 基于纹理特征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P391.41
  11. 二甲醚羰基化制醋酸乙烯中间体二醋酸亚乙酯研究,TQ225.12
  12.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13.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14. 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与表征,O631.3
  15.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16. 天然黄酮苷灯盏花甲素的合成研究,R284.1
  17.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18. 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及薄荷脑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285
  19. 两株南海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284
  20. 阿托伐醌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R914
  21. 侧柏叶化学成分提取及活性功能研究,R28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杂环化合物 > 含双或多异原子的五节杂环 > 三氮杂茂(三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