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V+个+VP”式动补结构研究

作 者: 张明辉
导 师: 刁晏斌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V+个+VP” “V+得+VP” 句法结构 语义类型 语用功能 焦点
分类号: H14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V+个+VP”短语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宋代以后逐渐成为汉语口语中一种较为常用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V+个+VP”短语内部语义以动补关系和动宾关系为主,可是前者并没有取得跟“得”字补语同等重要的地位,且前人对此类短语的关注也主要限于将其作为例证来阐释其中“个”的性质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由“个”所系联的整个动词性结构进行详尽地描述和解释。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V+个+VP”进行描写、分析和解释:在共时平面上对“V+个+VP”动补结构的表层句法结构、深层语义关系及外部语用功能进行从点到面的详尽描述,并从多个角度将其与“V+得+VP”结构的异同进行对比,最后综合运用焦点理论及韵律学原则分析解释其承担的语用功能;在历时平面上探究“V+个+VP”短语的来源及发展概况,对“V+个+VP”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统计,对其从清代到现代的发展情况加以总结,并从总体上概括了“V+个+VP”短语的发展趋势。本文综合运用现代语言学和语法学理论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V+个+VP”动补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这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对这类短语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既了解其在共时平面的使用情况,又对其在历时发展过程中的兴衰变化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零 引言  5-8
  一 问题的提出  5-7
    (一) 关于称名  5
    (二) 研究现状  5-6
    (三) 深入研究的意义  6-7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语料来源  7-8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7
    (二) 行文及语料来源  7-8
“V+个+VP”的起源和发展  8-11
  一 “个”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9-10
  二 “V+个+VP”短语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10
  三 “V+个+VP”短语中“个”的性质问题  10-11
贰 “V+个+VP”的结构分类及语义关系  11-22
  一 “V+个+VP”的名称及结构分类  11-12
  二 “V+个+VP”内部关系的区别标准  12-13
  三 “V+个+VP”式补语的语义类型及句法分布  13-20
    (一) 结果补语  13-17
    (二) 状态补语  17-20
    (三) 其他补语  20
  四 动补结构的语义指向  20-22
    (一) VP与主事构成表述  21
    (二) VP与客事构成表述  21-22
    (三) VP与共事构成表述  22
    (四) VP与处所构成表述  22
叁 “个”字补语与“得”字补语的异同  22-27
  一 相同之处  23-24
    (一) 句法语义方面  23
    (二) 使用方面  23-24
  二 不同之处  24-27
    (一) 句法结构的差异  24-25
    (二) 语义差异  25-27
肆 “V+个+VP”短语的语用分析  27-30
  一 关于焦点理论  27-28
  二 关于重音居后理论  28-29
  三 “V+个+VP”的理论分析  29-30
伍 “V+个+VP”使用情况的历史考察  30-33
陆 结论  33-35
英文摘要  35-36
参考文献  36-38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38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38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3.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未脱镜相关因素分析,R779.66
  4.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5.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语气词比较研究,H146
  6. 基于三焦点张量的摄像机标定技术研究及实现,TP391.41
  7. 《老友记》中口语标记语的关联视角研究,H313
  8. 社会焦点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G206
  9. 汉、韩语肢体词语意义泛化现象比较研究,H55
  10. 论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在英译汉中的再现,H315.9
  11. 双层组织中聚焦超声声、热场分布及其物性分析,R310
  12. 焦点式语言教学模式下的英语部分倒装句型习得实证研究,H319.3
  13. 《韩非子》句法研究,H141
  14. 顺应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言语反讽研究,I561
  15.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焦点控制系统的研究,TG665
  16. 接续助词“けれども”的语用功能,H36
  17. 一类中心焦点系统扰动分析,O175.12
  18. 几类多项式微分系统的中心焦点判定与极限环分支,O175.12
  19. 两类微分系统幂零奇点的中心焦点判定和极限环分支,O175.12
  20. 一类被开发的Holling Ⅱ类功能反应模型的定性分析,O175.2
  21. 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场的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研究,R31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句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