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作 者: 吕海霞
导 师: 张晓农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中国歌剧 表现手法 艺术特征 民族文化 发展历程
分类号: J8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2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歌剧是人类音乐艺术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融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现代意义上的歌剧形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歌剧在中国起步尽管很晚,但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初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开始,到50、60年代中国歌剧的确立和繁荣,先后几代歌剧作家呕心沥血为建立和发展中国歌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国后的十几年间,中国歌剧艺术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影响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本文从历史角度上研究了“文革”前歌剧的发展状况,力图通过对歌剧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分析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中国歌剧的发展特征,从而使我们进一步对中国的早期歌剧有更深刻地了解,也希望能对当今中国歌剧的发展提出有益的思考和可供借鉴、参考的意见。 全文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 中国现代歌剧在中国的最初萌芽,即中国现代歌剧的起源。本章节试着从中国现代歌剧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及中国歌剧创作的几位拓荒人作出的重大贡献等几方面入手。阐述了三、四十年代人们通过对多种题材、多种形式的实践来探索歌剧形式与中国传统、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等问题,并重点对确立了中国歌剧发展方向的歌剧作品《白毛女》,从其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及歌剧音乐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第二 中国现代歌剧的初步发展,本章节主要论述了自《白毛女》诞生到1957年“新歌剧讨论会”十二年中国歌剧发展的状况。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的歌剧在《白毛女》创作经验的影响下对中国歌剧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的新探索。在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其时代特征。本章节着重对这一时期产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几部作品从其音乐表现手法,作曲技法等进行研究。如《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草原之歌》和《红霞》。 第三 中国歌剧的全面发展,本章节主要论述了中国歌剧自1957年“新歌剧讨论会”召开后到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局面。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如《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望夫云》、《柯山红日》等,这些作品是对中国歌剧艺术成功的探索,并推动中国歌剧的发展形成

全文目录


序言  9-10
第一章 中国歌剧早期的探索道路  10-21
  第一节 中国歌剧的起源  10-13
    1、儿童歌舞剧  12-13
    2、《观音》——西洋歌剧在中国的最早探索  13
  第二节 中国歌剧在三、四年代的探索之路  13-17
    1、借鉴西洋歌剧创作经验的探索  14-15
    2、接近话剧类型的尝试  15
    3、对改良传统戏曲为主的歌剧探索  15-16
    4、对秧歌剧的探求  16-17
  第三节 中国歌剧发展方向的确立——《白毛女》的问世  17-20
    1、《白毛女》创作背景及过程  17-18
    2、《白毛女》创作特点及意义  18-20
  第四节 小结  20-21
第二章 中国歌剧的初步发展  21-34
  第一节 解放初期歌剧的创作背景  21-22
  第二节 歌剧作品研究  22-32
    1、民族“宣叙调”的最初探索——《王贵和李香香》  22-23
    2、学习民族戏曲的典范之作——《小二黑结婚》  23-26
    3、音乐结构较多借鉴西洋歌剧的作品——《刘胡兰》  26-27
    4、“洋为中用”成功的代表作——《草原之歌》  27-30
    5、借鉴戏曲手法的优秀作品——《红霞》  30-32
  第三节 中国歌剧发展初期的艺术特点  32-33
  第四节 “新歌剧讨论会”的召开的目的和意义  33-34
第三章 中国歌剧的全面发展  34-44
  第一节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歌剧发展的状况  34
  第二节 歌剧作品研究  34-43
    1、妙用方言的成功之作——《洪湖赤卫队》  34-37
    2、运用传统戏曲手法发展音乐的优秀作品——《柯山红日》  37-38
    3、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的典范之作——《红珊瑚》  38-39
    4、“时代的最强音”——《江姐》  39-41
    5、歌舞剧的颠峰之作——《刘三姐》  41-42
    6、接近西洋“正歌剧“的作品——《阿依古丽》  42-43
  第三节 小结  43-44
第四章 中国歌剧发展特征的总述  44-48
  第一节 “文革”前歌剧创作的经验总结  44-47
  第二节 “文革”后歌剧发展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47-48
结语 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歌剧的展望  48-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2. 盐城蚕桑业发展研究,F326.3
  3. 清代晋作家具艺术特征研究,J525.3
  4. 民间糕饼模型艺术初探,TS972.21
  5. 国产动画中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J954
  6. 中国情感真人秀节目本土化探析,G222
  7.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8. “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实施的现状与对策,G633.951
  9. 当代纺织品设计中图案风格的融合,J523
  10. 中国微博客的发展困境和策略研究,G206
  11. 威宁县苗族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F127.8
  12. 对招贴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分析及其应用,J524
  13. 皮克斯动画长片艺术特征研究,J954
  14. 歌剧《孔子》中孔子的形象塑造和演唱分析,J822
  15. 歌剧《秦始皇与万里长城》我演之体会,J822
  16. 绍兴莲花落研究,J826
  17. 论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的艺术特征,J605
  18. 语言文化背景下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内涵,H35
  19. 壮泰动物熟语文化对比研究,H412
  20. 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D925.3
  21. 上海国际网球赛事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G845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戏剧艺术理论 > 戏剧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