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际机制中的文化因素

作 者: 秦兴刚
导 师: 刘雪莲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国际机制 建构主义
分类号: D82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2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冷战的结束,为中国东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加强了联系。但双方的合作仍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既有历史的纵向负重,又有现实横向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以及信息化时代趋势逐渐增强的背景下,映衬双方悠久的文明史、交流史,从文化视角透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机制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梳理中国与东盟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建构主义的分析框架,试图阐释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揭示其作用路径,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演变,并描述与建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图景。为了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的共同利益,采用具有地域色彩的合作机制模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中国与东盟各国能够实现长久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全文目录


引言  6-7
一、国际机制中的文化因素  7-13
  (一) 超越理性主义——建构主义的启示  7-9
  (二) 国际机制中的文化定义、特征与作用  9-10
  (三) 国际机制中文化因素的作用路径  10-13
二、中国东盟:文化的历史图景  13-19
  (一) “朝贡”体系下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影响  13-15
  (二) 西方殖民体系影响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地区  15-19
三、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中文化的因果性作用  19-27
  (一) 政府主导性——作为路线图的观念  19-21
  (二) 不干涉内政——作为焦点的观念  21-24
  (三) 弱势的制度化:对非正式性合作的偏爱  24-27
四、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中文化的建构性作用  27-37
  (一) 中国与东盟——身份和利益的建构  27-31
  (二) 中国与东盟——集体认同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31-37
结论  37-38
注释  38-41
参考文献  41-46
论文摘要(中文)  46-49
论文摘要(英文)  49-50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6.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7.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8.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0.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2.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3.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4.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5.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6.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7.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8.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9.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20.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21.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对外关系 >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