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弯曲乳酸杆菌HB02的培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 者: 曹冬梅
导 师: 张海彬;陆承平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165/235 rRNA 基因间隔序列 弯曲乳酸杆菌 挥发性脂肪酸 真菌
分类号: Q939.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8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用双层琼脂法及液体厌氧富集培养法培养鉴定了一株弯曲乳酸杆菌HB02。该菌在双层培养基上生长,菌落较小、圆形、淡乳白色、边缘整齐光滑、直径0.9-1.1mm;菌体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兼性厌氧;生长最适温度为37~42℃,最适pH值为6.2~6.8;接触酶阴性,不液化明胶,不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硫化氢,不分解尿素,MR反应阳性,能发酵多种糖类;生长速度快、产酸能力强。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该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一步证实HB02为一株乳酸杆菌。通过HB02 16S/23S rRNA基因间隔(Intengenic Spacer Regions,ISR)序列的扩增和测定,再通过基因文库中所有细菌基因序列的对照比对,最终鉴定HB02为弯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 通过气相色谱和比色法,测定弯曲乳酸杆菌HB02在MRS培养基中有氧培养24h后挥发性脂肪酸及有机酸含量分别为乙酸51.75 m mol/L,丙酸0.77 m mol/L,丁酸0.37 m mol/L,乳酸28.06 m mol/L。利用分离的乳杆菌菌株以及乳杆菌参考菌株(植物乳杆菌AS0.30等),在体外分别与本实验室保存的兔源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源及牛源大肠杆菌毒株作用24h后,以菌落计数法检测了几株乳杆菌对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乳杆菌对上述致病菌均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 为探讨弯曲乳酸杆菌HB02与几株用于食品工业的乳杆菌(植物乳杆菌AS1.30等)对真菌生长与产毒的影响,将乳酸杆菌与真菌孢子悬液同时加入到MRS肉汤;以乳酸将PYG培养基的初始pH值调整为3.0,4.0,和5.0,以pH值6.8为对照组,在PYG培养基中接种真菌孢子悬液,均在28℃培养15d。在培养的第3、6、9、12和15天测定培养液中的pH值、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或禾谷镰刀菌菌丝重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弯曲乳酸杆菌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p<0.01);亦可显著抑制禾谷镰刀菌生长(p<0.01);与植物乳杆菌AS1.30等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比较,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PYG培养液中pH值的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量有增加的趋势,pH值3.0~5.0各组间黄曲霉菌丝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全文目录


全文摘要  6-7
第一篇 文献综述  7-35
  第一章 真菌毒素及其脱毒的研究进展  7-18
    1 真菌毒素的产生  7-8
    2 真菌毒素的危害  8-9
    3 真菌毒素的检测  9-10
    4 真菌毒素的脱毒  10-15
    参考文献  15-18
  第二章 益生素的研究进展  18-30
    1 益生素的分类  18
    2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  18-22
    3 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素的几个热点问题  22-24
    4 益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4-25
    5 乳酸菌作为益生素的应用研究  25-29
    6 益生素研究存在的问题  29-30
  参考文献  30-35
第二篇 试验研究  35-68
  第一章 弯曲乳酸杆菌HB02的培养鉴定  35-51
    第一节 HB02的培养及其常规细菌学鉴定  36-40
      1 材料和方法  36-39
      2 结果  39-40
    第二节 HB02种属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0-51
      1 材料和方法  40-43
      2 结果  43-47
      3 讨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1
  第二章 弯曲乳酸杆菌HB02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51-58
    第一节 挥发性脂肪酸与乳酸含量的测定  51-53
      1 材料和方法  51-52
      2 结果  52-53
    第二节 抑菌试验  53-58
      1 材料和方法  53-54
      2 结果  54-55
      3 讨论  55-56
      参考文献  56-58
  第三章 弯曲乳酸杆菌HB02对真菌生长与产毒的影响  58-68
    1 材料和方法  58-61
    2 结果  61-64
    3 讨论  64-66
    参考文献  66-68
英文摘要  68-70
全文总结  70-71
附录1 HB02 16SrRNA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细菌序列的比较  71-72
附录2 HB02 16S-23SrRNA ISR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细菌序列的比较  72-73
致谢  73-76

相似论文

  1. 海盐苦卤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应用的初步研究,S482.2
  2. 两株南海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284
  3.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4.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5.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6. 我国四省区梨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分子检测与药剂筛选研究,S436.612
  7. 丛枝菌根对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西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8.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和AM真菌与施磷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9. 接种AM菌剂对意大利黑麦草根际影响及对后作水稻生长效应研究,S543.6
  10. 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制备及其蛋白质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S816.17
  11. 桑黄(P.baumii Pilát)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及免疫活性研究,R285
  12. 莜麦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S512.6
  13. 健康与腹泻仔猪粪样菌群的比较及猪源肠道丁酸产生菌的分离,S828
  14. 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性及其胞外酶的作用研究,S476.1
  15. 油松毛虫受白僵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及菌制剂的研究,S769
  16. 花卉害虫二斑叶螨对大型真菌的毒性反应,S476
  17. 复合生物制剂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 4龄幼虫的毒效研究,R184
  18. 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及其修复作用,X172
  19.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防菌株筛选与防效的初步研究,S435.651
  20. 降解胺苯磺隆的土壤真菌的分离与鉴定,S154.3
  21. 模拟空间环境诱变温莪术内生真菌及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S182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应用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