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的真实意蕴

作 者: 张丽
导 师: 韩秋红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人的失落 上帝之死 人之死
分类号: B0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哲学研究离不开人,人始终是哲学关注的对象。千百年来,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的反思和追问。对人的追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自古迄今,人们最迷惑不解且争论最大的问题就是此问题,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关于人的三个问题到现代哲学的“上帝死了”、“人死了”等等,人一直对这一“斯芬克斯之迷”进行深彻的思索。经过历史的漫长抉择,人们在实践的冥思苦想中把自己逐渐拉回到现实生活世界,在这一历程中人的现实性总是不断的经历着遮蔽与去蔽的震荡,但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越来越成为真正活着的、现实的人。因此,认为“人是现实的,且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的观点,就成为了本文认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正是禀着这样的观点:即认为西方哲学本身对“人”的追寻,正是一个人不断向现实生活世界敞开的历程,对由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死”而展开的对传统的批判直接激起了我们研究的兴奋,因为所谓“上帝之死”和“人之死”所直接联系的就是对“人”本身的思考。因此,本文力求在现代哲学的意义上,以尼采的“上帝之死”和福柯的“人之死”为主线,寻求、探索何为真实意蕴上的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人的现实之路在何方等等这些问题。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梳理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失落这条线索,揭示出尼采哲学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并阐发出“上帝之死”这一论题的人之意蕴。第二部分,由尼采的“上帝之死”与福柯的“人之死”的内在关联性为出发点,点出福柯的“人之死”的双重性——为“人”的再度重新思考划出新的自由的空间,同时又把“人”放入了一个失去生存根基的价值深渊,进而为马克思“现实的人”作出铺垫。第三部分,通过阐发马克思哲学在“人”的问题上超越了以往哲学,把人理解为“现成存在者”,确立了人的“生存性”的理解原则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探寻何为现实的、真实意蕴上的“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前 言  7-9
一、“上帝之死”的人之意蕴  9-18
  (一)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失落  9-11
  (二)批判传统形而上学  11-12
  (三)“上帝之死”的人之意蕴  12-18
二、“人之死”的人之意蕴  18-25
  (一)“上帝之死”与“人之死”  18-20
  (二)福柯的“人之死”  20-25
三、“现实的人”之活  25-34
  (一)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对“人”理解原则的根本变革  25-29
  (二)马克思的“现实的人”:对象性、生成的人  29-34
结 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7
后 记  37

相似论文

  1. 罗非鱼死鱼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研究,TS254.4
  2. 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的感染和死疫苗初次免疫保护作用,R392.1
  3.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控制系统的研究,TM464
  4. 商业街区公共空间复兴研究,TU984.13
  5. 安乐死合法化研究,D924
  6. 含典型非线性环节系统的PID参数三维稳定域研究,TP273
  7. 商用车气制动ABS鲁棒控制方法研究,U463.526
  8. 复合PID-模糊控制在ABS中的应用研究,TP273.4
  9. 基于死区补偿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1
  10.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U463.526
  11. 中医分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黄斑水肿的OCT观察及对血清中VEGF水平的影响,R276.7
  12. 心灵归宿的无望追寻,I207.42
  13. 刑法中被害人承诺的效力研究,D924
  14. 安乐死的非犯罪化研究,D914
  15.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及研究,TM464
  16. 容积二氧化碳图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应用,R562.25
  17. 乐园的失落与重建,I207.42
  18. 荒凉新千年—对马丁·艾米斯《伦敦场地》的主题研究,I561.074
  19. 郝薇香小姐和爱米丽:弃妇的比较研究,I106.4
  20. 试论昆汀·塔伦蒂诺作品中的本能因素,J905
  21. 基于SAN的财务数据库并发控制机制的研究,TP311.1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