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事诉讼诉答程序制度探析

作 者: 常书燕
导 师: 邱星美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诉答程序 对方当事人 民事诉讼程序 提交答辩状 起诉状 原被告 诉讼请求 原告 答辩失权 双方当事人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8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引言部分简要说明了民事诉答程序是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过于偏重对证据交换制度的规定,忽视了诉答程序的构建,使答辩随时提出制度的缺陷日渐明显,为此构建完善的诉答程序制度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章旨在介绍有关诉答程序的基本问题,包括诉答程序的概念、诉答程序的历史发展、诉答程序与审前准备程序、庭审程序的关系等。诉答制度最早起源于普通法时期的令状。从普通法诉答、衡平法诉答到现代诉答程序的建立,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第二章主要是对诉答程序的价值分析。现代诉答程序已经成为保障民众私权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诉答程序是实现民事诉讼法基本价值的重要途径、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集中体现、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是公正和效率统一的保障。第三章是对美国的诉答程序制度的内容、功能、动力机制等内容的描述。现代诉答程序在美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法典诉答(事实诉答)、联邦诉答(告知诉答)二种形式。不同的诉答程序的目标各有不同,相应的对诉答状的内容、格式的要求亦不同。本部分一方面是对美国现行联邦诉答制度内容的细致描述,另一方面又简要分析了美国诉答程序与证据开示程序、审前会议之间的关系,最后揭示了美国诉答程序制度的功能与动力机制所在,以嗣我国建立诉答程序之需。第四章主旨在于提出建立我国诉答程序制度的构想。我国尚未建立现代意义的诉答程序,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受理制度方面彰显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的混淆、未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诉答程序的构想:取消立案审查制度、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建立预备的诉答制度、建立保障诉答文书的真实性规则等。

全文目录


引言  9-10
第一章 诉答程序概说  10-16
  一、诉答程序的概念  10-11
  二、诉答程序在英美国家的历史发展  11-13
  三、诉答程序与审前准备程序、庭审程序的关系  13-16
    (一) 诉答程序与审前准备程序的关系  14
    (二) 诉答程序与庭审程序的关系  14-16
第二章 诉答程序的价值分析  16-21
  一、诉答程序是实现民事诉讼法基本价值的重要途径  16-17
  二、诉答程序是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集中体现  17-18
  三、诉答程序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求  18-19
  四、诉答程序是司法公正、效率统一的保障  19-21
第三章 对美国民事诉讼诉答程序制度的述评  21-36
  一、诉答程序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21-24
    (一) 法典诉答  21-23
    (二) 现代联邦诉答  23-24
  二、美国现行联邦诉答制度  24-31
    (一) 原告的起诉规则  24-25
    (二) 被告的答辩规则  25-27
    (三) 诉答状的修改规则  27-28
    (四) 诉答状的补充规则  28
    (五) 保障诉答状的真实性规则  28-29
    (六) 诉答程序中的动议  29-31
  三、美国诉答程序与证据开示程序、审前会议之间的关系  31-33
  四、美国现代诉答程序的功能  33-34
  五、美国现代诉答程序的动力机制  34-36
第四章 借鉴美国诉答程序制度,改革我国民事诉答制度及建立我国民事诉答程序的设想  36-57
  一、我国诉答制度的现状  36-41
    (一) 我国诉答制度的立法现状  36-37
    (二) 我国诉答制度的实务现状  37-41
  二、对我国诉答制度缺陷的分析  41-47
    (一) 受理制度彰显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  41-42
    (二) 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的混淆  42-43
    (三) 未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43-44
    (四) 被告答辩随时提出主义与民事举证时限规定的矛盾  44-45
    (五) 未建立保障诉答状的真实性规则  45-46
    (六) 未建立诉答状的补充性、修改性规则  46-47
  三、改革我国民事诉答制度及建立我国民事诉答程序的必要性  47-49
    (一) 诉答程序的缺位难以完成对案件争点的初步确定  47-48
    (二) 诉答程序的缺位将使证据交换的展开缺乏基础和动力  48
    (三) 诉答程序的缺位劣化了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格局  48-49
  四、借鉴美国诉答程序制度,改革我国民事诉答制度及建立我国民事诉答程序的设想  49-57
    (一) 取消立案审查制度  49-50
    (二) 有关起诉关状  50-52
    (三) 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52-54
    (四) 建立预备的诉答制度  54
    (五) 建立诉答文书的补充修改规则  54-55
    (六) 建立保障诉答文书的真实性规则  55
    (七) 完善反诉制度  55-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0

相似论文

  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925.1
  2. NGO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研究,D922.68
  3. 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分析,D923.6
  4.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925.3
  5. 试论我国行政诉权的保护,D925.3
  6.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925.3
  7.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问题初探,D925.3
  8. 我国社会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925.1
  9. 民事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研究,D925.1
  10.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原告资格研究,D922.294
  11. 论中国公民诉讼制度的构建,D922.68
  12.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925.3
  13.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究,D925.1
  14.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研究,D925
  15.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D925.3
  16. 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探讨,D922.291.91
  17.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922.68
  18. 从审前准备程序角度看“答辩失权”制度的完善,D925.1
  19. 论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D926.3
  20. 关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925.3
  21.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925.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