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团聚体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研究

作 者: 宁丽丹
导 师: 石辉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 富里酸 土壤团聚体 抗侵蚀能力
分类号: S1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8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壤腐殖质中,腐殖质组分对土壤肥力和团聚体形成有直接的贡献。土壤团聚体是鉴定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和含量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成为土壤质量高低、抗侵蚀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为了寻求土壤腐殖质组成成分对土壤抗侵蚀能力影响的原因,特进行本次研究,以期在找到土壤侵蚀过程中腐殖质作用机理的同时,也可以为减少水土流失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林窗下箭竹林、高山栎这四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团聚体的数量特征和腐殖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从土壤剖面来看,由于地表生物的累积作用,土壤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腐殖质含量逐渐减少;腐殖质各个组分中,胡敏酸的含量随着土层的深度加深而逐渐变少,而富里酸含量随着土层的深度加深而逐渐增多;表层土壤中HA/FA值除了高山栎土壤外均大于1,第二、三层土壤中HA/FA值小于1。 (2) 土壤团聚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几何平均直径与几何标准差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栎林下土壤具有较大的团聚体直径。四种植被下土壤的分维数范围在2.40~2.78之间,〈0.25mm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越大;12个样品中,暗针叶林下土壤的第二层和暗针叶林窗箭竹林下土壤的第三层的分形维数最大,说明了他们的结构最差。 (3) 四种植被条件下的土壤团聚体的保存机率基本上是3~1mm、1~0.5mm粒径级的团聚体的保存机率大,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小;〉10mm、0.5~0.25mm粒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1 绪论  10-13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
  1.2 研究目标  10
  1.3 研究内容  10-11
    1.3.1 土壤腐殖质的特性  10-11
    1.3.2 土壤团聚体数量特征  11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1
  1.5 研究区域概况及土样采集  11-13
    1.5.1 研究区域概况  11-12
    1.5.2 土样采集  12-13
2 土壤腐殖质分组组成的研究  13-22
  2.1 土壤腐殖质特性的研究概况  13-17
  2.2 土壤胡敏酸组分和富里酸组分的测定  17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17-21
    2.3.1 腐殖质含量结果与分析  17-19
    2.3.2 腐殖质组分结果与分析  19-21
  2.4 结论  21-22
3 土壤抗侵蚀指标——水稳性团聚体数量特征分析  22-36
  3.1 土壤抗侵蚀能力指标的研究概况  22-25
  3.2 水稳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干筛法和湿筛法  25
  3.3 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对数正态分布  25-26
  3.4 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  26
  3.5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转移矩阵法  26-28
  3.6 结果分析与讨论  28-35
    3.6.1 土壤团聚体的对数正态分布特征  28-32
    3.6.2 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  32
    3.6.3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32-35
  3.7 结论  35-36
4 土壤腐殖质组分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  36-41
  4.1 腐殖质组分与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  36-41
    4.1.1 腐殖质组分与团聚体分布规律的关系  36-39
    4.1.2 腐殖质组分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39-41
  4.2 结论  41
5 结论  41-42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42-43
参考文献  43-48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8-66
后记  66-67

相似论文

  1.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2.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S512.11
  3. 褐煤对含染料废水的吸附与絮凝作用研究,X703
  4. CMC溶液为新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富集和测量水中痕量的铜、镉、锌浓度,X832
  5. 以CMC、PAAS、PSS为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富集和检测水中可溶性铅,X832
  6. 草本植物生长发育对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S154.4
  7. 不同性质的污染物在沉积物分离组分上的吸附特征,X13
  8. 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稻米Cd安全分析及控制技术探讨,S511
  9.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旱地团聚体特性及其无机磷分级研究,S158
  10. 不同施肥模式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S666
  11. 胡敏酸对矿物结合汞的还原与释放特征的影响,X53
  12. 胡敏酸对Hg(Ⅱ)的还原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3
  13. Eu(Ⅲ)和Cu(Ⅱ)在多壁碳纳米管上的吸附,TB383.1
  14. 胡敏酸作用下针铁矿对重金属铅环境行为的影响,X131.3
  15. 开垦年限对亚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S812.2
  16. 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S152
  17. 土壤团聚体组成及耕作方式对微生物区系分布的影响,S154.3
  18. 镉和石油污染条件下土壤腐殖质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研究,S153.6
  19.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氮、磷的影响,S154.3
  20.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土壤中苄嘧磺隆的研究,S481.8
  21. 胡敏酸—氧化铁—高岭石复合体的形成与表征,S1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