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今国际石油格局下的价格思考和中国的市场化对策

作 者: 谢菲
导 师: 王晋斌
学 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国际石油市场 石油价格 期货市场
分类号: F426.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81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石油市场,一直是学界和商界公认的复杂又变幻莫测的市场。石油价格波动是其最具有特色的风险之一。石油价格和产量的预测,成为经济学家亟需解决的难题。 笔者首先从石油市场的基本力量入手,着重探讨了它们的利益关系和决策过程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参与石油市场的基本力量大致可以划分为:石油公司、石油生产/出口国政府、石油消费/进口国和国际组织。 1、石油公司 包括主要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国有石油公司以及一些处于市场边缘的小公司。大型石油公司之间,较长时间都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寡头垄断格局,这是因为这种垄断也充满“竞争”,大公司的决策过程相互之间十分依赖。另一方面,由于石油资源的最终拥有者和石油产品的生产者并不统一,二者的利益目标通常不一致,构成了石油公司经营决策的不稳定因素。 2、石油生产/出口国、石油消费/进口国 在分析有国家参与的石油市场的运行时,一定要把政治因素的影响考虑进去。因为石油是政坛上很重要的砝码,所以国家的行为也就在理性与看似“非理性”之间摇摆。 3、国际组织 石油供给方主要是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通过产量控制手段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石油需求方主要有国际能源机构 IEA,欧洲国家联盟 EU,还有东南亚国家联盟 ASEAN。它们通过建立石油储备,对石油价格波动采取基于义务且一致的行动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 短期石油需求带有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低价格弹性特点,导致需求对价格的自动调整比较迟钝,石油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却极为敏感。即使供求平衡点的细小变化也会引起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这种需求结构使得价格经常处于不稳定中。随着未来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的开发,石油的长期石油需求量必然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石油的最小需求量将由个别依赖性部门的需求产生。 6短期石油供给的分析主要关注OPEC和非OPEC产油国组成的不完全垄断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OPEC 在价格决定方面具有优势。假设 OPEC 的短期目标收入是一定的,根据函数所形成的 OPEC 石油供应曲线就是反常的,价格越高,产量越少;价格越低,产量越大。Q= R/ P P >0 R 表示 OPEC 国家的石油收入, P 是石油价格,Q 代表石油产量。长期来看,即便是 OPEC 国家,石油增产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出现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替代资源,将通过减少石油需求而使得石油供应被迫减少。 笔者通过学习和对比不同的经济学家设计的模型以后发现,石油的价格可以分成若干个层次,底层的价格解释是石油价格的基本价值组成部分。1、根据霍特林(Hotelling,1931)的观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必然导致其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差额即“稀缺租金”。稀缺租金和边际成本之和就是“使用者成本”,是对资源拥有者保存资源至今的报酬,这也构成了石油的基础价格部分。2、成本作为石油价格的第二个层次也是必然的,主要来自石油产业的投资和生产销售石油产品的成本。3、石油市场特有的贴现率是现实中石油生产/出口国进行石油定价考虑的重要因素。4、市场层面的变化。比如强烈的季节性需求,国家的年度经济波动,交通运输等交易成本的变化也会对现货市场上石油价格产生影响。除了现货市场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以外,期货市场上的交易情况常常对该影响产生放大作用。5、突发事件纳入到石油价格的解释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突发事件对石油价格的影响程度无法精确量化,造成了近代石油价格预测计量模型效果不很理想。 按照笔者的分析方法,比较容易估计出石油价格那些“较为稳定的层面”的部分。突发事件层面所代表的价格,笔者认为,实际上就是解决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问题。对心理预期的预测,不能够完全参考历史资料,它带有极强的个例特点,所以很难把握其规律性。这也是经济学家进行石油价格预测最终无法解决的难点。

全文目录


前言  14-18
第一章 国际石油市场现状  18-24
  1.1 世界石油概览  18-19
  1.2 世界石油供给  19-20
  1.3 世界石油需求  20-22
  1.4 全球石油资源格局  22-24
第二章 波动无常的石油价格  24-42
  2.1 近年国际石油价格回顾  24-26
  2.2 影响石油价格的众多因素  26-27
  2.3 石油市场上的基本力量  27-35
    2.3.1 石油公司  28-31
    2.3.2 石油生产/出口国、石油消费/进口国  31-32
    2.3.3 国际组织  32-35
  2.4 石油的供需分析  35-38
    2.4.1 石油的需求分析  35-36
    2.4.2 石油的供给分析  36-38
  2.5 价格层状结构观点  38-42
第三章 我国的石油现状和压力  42-51
  3.1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42-46
    3.1.1 中国在石油安全中主要面临的挑战  42-45
    3.1.2 中国石油进口来自国际的压力  45-46
  3.2 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46-51
第四章 国际石油期货中心的建立  51-61
  4.1 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回顾和展望  52-53
  4.2 国际化石油期货中心的建立  53-61
    4.2.1 我国是否具备条件,需要做怎样的准备?  53-56
    4.2.2 国际化的石油期货中心的具体设计  56-61
第五章 结论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法律监管制度研究,F832.51
  2. 中国煤炭市场分析及动力煤期货合约设计,F724.5
  3. 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有效性研究,F426.22;F224
  4. 投机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关联分析,F713.35
  5. 基于CVaR的电力竞价市场风险分析,F407.61
  6. 我国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研究,F724.5
  7.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研究,F224
  8. 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原油价格稳定性研究,F713.35;F224
  9. 以石油价格为杠杆的中美汇率政策研究,F752.6
  10. 高油价下我国“油荒”现象的经济分析,F426.22
  11.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F124;F224
  12. 我国石油定价权法律制度研究,F426.22
  13.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SVAR模型分析,F416.22
  14. 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波动相关性研究,F416.22;F224
  15. 美国发展生物燃料的经济后果及政策含义,F416.22
  16.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F416.22
  17. 基于广义指数预报因子的石油价格预测模型,F764.1;F416.22
  18. 我国石油市场定价机制改革研究,F426.22
  19. 国际石油价格预测分析,F764.1;F416.22
  20. 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对石油企业的影响,F416.22
  21.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及借鉴,F724.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