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繁殖生物学研究

作 者: 陈芳
导 师: 席贻龙
学 校: 安徽师范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混交雌体 地理品系 交配行为 受精作用 生活史特征
分类号: S963.2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淡水常见轮虫种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中,在自然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监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藻类食物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的形成和其生活史特征的影响,比较了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的交配行为受精作用: 1、运用群体培养法,研究了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食物浓度为2.0×10~6cells/mL 时,产雄卵的混交雌体、雄体和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的出现时间分别为第0.5、1.5 和2 天;当食物浓度为5.0×10~6cells/mL 时分别为第0.5、1.5 和3 天;当食物浓度为8.0×10~6cells/mL 时则分别为第0.5、1 和1.5 天。在10 天的培养过程中,非混交雌体和产雄卵的混交雌体的平均密度和生产量均在食物浓度为8.0×10~6cells/mL 时最高,食物浓度为2.0×10~6cells/mL 和5.0×10~6cells/mL 之间无显著差异;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的平均密度和生产量以食物浓度为2.0×10~6cells/mL 时最低,其余两浓度间无显著差异;雄体的平均密度和生产量在各食物浓度下无显著差异。雄体生产量和总雌体生产量的比值以食物浓度为2.0×10~6cells/mL 时最大,其余两浓度间无显著差异。当食物浓度为8.0×10~6cells/mL 时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最低;2.0×10~6cells/mL 和5.0×10~6cells/mL 时较高,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而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则随食物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2、实验室内对芜湖和青岛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的交配行为和受精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轮虫品系内和品系间的交配行为相同,且交配历

全文目录


文献综述 轮虫的有性生殖研究进展  9-18
  1 轮虫的有性生殖及其生态学意义  9-10
  2 引起混交雌体产生的因素  10-11
  3 轮虫的交配行为受精作用  11-13
  4 混交雌体的生活史  13-14
  5 研究展望  14
  参考文献  14-18
第二章 食物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的影响  18-28
  1 材料和方法  18-19
  2 结果与分析  19-23
  3 讨论  23-26
  参考文献  26-28
第三章 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交配行为和受精作用研究  28-35
  1 材料和方法  28-29
  2 结果与分析  29-31
  3 讨论  31-33
  参考文献  33-35
第四章 两品系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生活史特征的比较研究  35-43
  1 材料与方法  35-36
  2 结果与分析  36-39
  3 讨论  39-41
  参考文献  41-43
致谢  43-44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44

相似论文

  1. 萼花臂尾轮虫形态和生态特征在中国东部的空间分化,Q958.8
  2. 粉煤灰污染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结构和形态特征的影响,Q958
  3. 热带龟甲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的分类地位和生活史特征,Q968
  4. 绿僵菌侵染对东亚飞蝗发育的影响研究,S433
  5. 椰心叶甲啮小蜂复眼和触角对其交配和寄生行为的影响,S476.3
  6. 热研2号柱花草花芽分化及传粉受精作用的研究,S54
  7. 小刀螂生物学及其卵鞘对糖尿病小鼠的作用研究,S899.9
  8. 山楂叶螨种群扩散与行为初探,S433
  9. 广聚萤叶甲成虫交配与产卵行为策略,S451
  10. 云斑天牛交配行为研究及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克隆,S763.3
  11. 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生态特征的时空分化,Q958.8
  12. 靖远松叶蜂交配行为及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研究,S763.43
  13. 几种环境因子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及虫体体外消化的初步研究,S963.214
  14. 水蕨卵发生和受精作用的研究,Q944.4
  15. 野生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理毛与交配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Q958
  16. 山楂叶螨的交配行为与相关生物学研究,S436.6
  17. 不同寄主植物对小菜蛾种群影响及交配行为的研究,S433
  18. 尼氏真绥螨种群生物学及其与害螨寄主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S476
  19. 西双版纳三种非传粉小蜂性比研究,Q96
  20. 棕色田鼠能量代谢及消化道适应特征的研究,Q493.8
  21. 雄性秦岭羚牛繁殖策略和行为的初步研究,S8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 水产动物饵料及其营养 > 天然饵料 > 活饵料 > 浮游动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