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安护城河水质修复与保持技术研究

作 者: 潘高峰
导 师: 王志远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护城河 底泥 微生物 生物浮床
分类号: X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1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安护城河环绕在城墙的周围,原本是一条清澈,美丽的城市河流,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护城河的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改善护城河的水质状况,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西安市政府下决心对护城河进行治理。本文通过调研、实验为护城河的合理整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污染源调查实验分析,另一部分是护城河治理方案的实验分析。其中污染源调查实验分析包括:护城河沿岸各排污管、雨水管渠对河水的污染分析;西安市雨水径流的污染情况分析;护城河不同河段底泥释放特性的研究及对其结果的分析;护城河沿岸植被对河水污染的影响及其过程分析。研究表明护城河接纳沿岸各排污口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及各种生活垃圾,污染相当严重;西安城市雨水径流水质污染较严重,对护城河污染很大;城河不同河段底泥的性质不同,其释放速度、强度也不同,COD的浓度变化范围在20—120mg/L之间,基本上符合对数曲线方程。正磷酸盐(PO43-)的浓度变化范围在0.02—0.06mg/L之间。护城河两岸植被污染实验可以看出在现有管理水平下,其对护城河河水污染比较严重,其污染过程基本以15天为一个周期,污染达到最大。CODCr最大达到48.2mg/L,NH3—N最大达到5.83mg/L,PO43—P最大达到0.04mg/L。护城河治理方案的实验分析内容包括:①保持现状,对河水进行曝气,增加水中DO,利用河道中各种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②彻底清淤,对河水曝气。③利用生物浮床技术进行治理。④投加特殊菌种。对护城河的污染建议采用分期治理。首先从表观上治理,即在现阶段点源污染不能有效治理的情况下,通过表面曝气和生物浮床技术或投加特殊菌种方法使城河水质达到景观用水要求。二期治理时通过清淤、管网改造及管函修复等方法使各种源污染源都得到控制,使护城河保持永久的清澈。二期治理完成后,一期治理时的表面曝气可以做为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使其危害最小化。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9-14
  1.1 绪言  9
  1.2 城市河流污染历史与现状  9-12
    1.2.1 概述  9-10
    1.2.2 城市河流污染历史  10-11
    1.2.3 城市河流污染现状  11-12
  1.3 城市河流污染研究进展  12-14
    1.3.1 国外城市河流污染研究进展  12
    1.3.2 国内城市河流污染研究进展  12-13
    1.3.3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3-14
第二章 西安护城河概况  14-24
  2.1 自然特征与历史变化  14-15
    2.1.1 自然特征  14
    2.1.2 历史变化  14-15
  2.2 护城河的整治  15-19
    2.2.1 河道整治  15-16
    2.2.2 坝闸工程  16-17
    2.2.3 引、退水渠涵  17-18
    2.2.4 城河隧道  18
    2.2.5 护城河截污系统  18-19
  2.3 护城河水质污染历史与现状  19-24
    2.3.1 水质的污染历史  19-20
    2.3.2 水质污染现状  20-24
第三章 护城河水质污染分析  24-29
  3.1 概述  24-25
  3.2 外源污染  25-28
    3.2.1 点污染源  25-27
    3.2.2 面源污染  27-28
  3.3 内源污染  28-29
第四章 西安护城河污染影响分析  29-45
  4.1 城市地表径流的污染  29-32
    4.1.1 概述  29-30
    4.1.2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来源  30
    4.1.3 西安市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  30-31
    4.1.4 结论  31-32
  4.2 城河底泥的二次污染  32-39
    4.2.1 概述  32-33
    4.2.2 实验  33-39
  4.3 沿河两岸植被对护城河的污染  39-44
    4.3.1 实验  40-43
    4.3.2 结论  43-44
  4.4 几种污染源的影响比较  44-45
第五章 西安护城河污染防治及水质恢复的方案分析  45-50
  5.1 概述  45
  5.2 方案分析  45-49
    5.2.1 控制CSOs的方案分析  46-47
    5.2.2 其他污染源的控制  47-49
  5.3 结论  49-50
第六章 水质恢复措施的实验效果  50-64
  6.1 实施方案分析  50
  6.2 人工复氧  50-54
    6.2.1 实验  51-54
    6.2.1 结论  54
  6.3 生物浮床  54-56
    6.3.1 生物浮床概述  54
    6.3.2 实验  54-56
  6.4 投加EM  56-61
    6.4.1 EM概述  56-57
    6.4.2 EM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57-59
    6.4.3 实验  59-60
    6.4.4 EM技术优点与存在问题  60-61
  6.5 护城河污染治理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61-63
  6.5 护城河污染治理方案的确定  63-64
第七章 结论  64-66
  7.1 结论  64
  7.1 建议  64-66
致谢  66-67
参考文献  67-69

相似论文

  1.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2.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3.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4. 滇池底泥热解及产物研究,X131.2
  5.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6. 低蛋白平衡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饲养环境的影响,S828.5
  7. 冷却分割猪肉中腐败微生物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的研究,R446.5
  8.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9.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10.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11.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2.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3.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14. 芘降解菌株SE12的分离和鉴定及其降解效果研究,X172
  15. 氰氟草酯降解菌分离鉴定、降解特性的研究及氰氟草酯水解酶基因(chbH)的克隆和表达,X172
  16.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17.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8.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19.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20.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21.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