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维非线性弹性杆波动方程的研究

作 者: 郭鹏
导 师: 吕克璞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数学
关键词: 非线性弹性杆 哈密顿原理 孤子 约化摄动方法 完全近似方法
分类号: O3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线性科学有了迅猛的发展,其本质不断被揭示与发现。而非线性波动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对一维非线性弹性杆波动方程进行了研究。 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对固体中非线性波的研究做了综述。在第二章介绍了哈密顿原理、孤立子、约化摄动方法、完全近似方法等本文主要用到的原理、概念和方法。在第三章首先应用哈密顿原理导出了计入横向惯性效应后非线性弹性杆的纵波运动方程,然后通过考虑不同的本构方程,运用约化摄动方法得到了描述非线性弹性杆纵波运动的Burgers方程、KdV方程、KdV-Burgers方程、NLS方程。同时还得到了一个强非线性弹性杆波动方程,并用完全近似方法求出了该方程的近似解析解。而在第四章则是对本文的工作做了简要的总结,并提出了对今后工作的一些设想。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前言  8-13
  §1.1 弹性动力学的发展  8-9
  §1.2 国内外对固体中非线性波的研究进展  9-10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0-13
第二章 本文用到的主要原理、概念和方法  13-22
  §2.1 哈密顿原理  13
  §2.2 孤立子  13-17
    2.2.1 孤立子的发现  13-14
    2.2.2 孤立子的类型  14-15
    2.2.3 孤立子的特征  15-16
    2.2.4 孤立子的应用  16-17
  §2.3 约化摄动方法  17-20
  §2.4 完全近似方法  20-22
第三章 一维非线性弹性杆波动方程的研究  22-43
  §3.1 一维非线性弹性杆波动方程的导出  22-24
  §3.2 非线性弹性杆中的激波  24-27
  §3.3 非线性弹性杆中的孤波  27-32
    3.3.1 向量方程和色散关系分析  27-29
    3.3.2 约化摄动方法与变形KdV方程的推导  29-30
    3.3.3 变形KdV方程求解  30-32
    3.3.4 讨论  32
  §3.4 非线性弹性杆中的包络孤波  32-36
    3.4.1 向量方程和色散关系分析  32-34
    3.4.2 约化摄动方法与NLS方程的建立  34-36
    3.4.3 讨论  36
  §3.5 一个强非线性弹性杆波动方程的求解  36-43
    3.5.1 方程的求解  38-40
    3.5.2 讨论  40-43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3-44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完成的主要论文  44-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一类孤子方程的可积离散化,O175.2
  2. 高速孤子传输系统中定时抖动的限制及其抑制方法,TN929.11
  3. 光晶格势阱中BEC的孤子、Landau-Zener隧穿行为,O431.2
  4. 一个孤子方程的Darboux变换,O175.29
  5. Hirota方法在两类孤子方程中的应用,O175
  6. 热噪声对一维非线性FPU晶格的影响,O415
  7. DNLS族的达布变换及四个(2+1)维孤子方程的显式解,O175.29
  8. 利用扩展的F-展开法求解几个孤子方程,O175.29
  9. (2+1)-维孤子方程的周期固定点解,O175.29
  10. 几个孤子方程族与Burgers方程族的关系,O175.29
  11. 向量高阶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相应的谱问题的迹公式及其应用,O175.9
  12. 几个孤子方程的新精确解,O175.29
  13. 外电场作用下光折变晶体的光学特性研究,O437
  14. 二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孤子动力学,O415
  15. 光纤通信系统中耗散孤子间的相互作用,O437
  16. 非线性系统的几种数学研究方法,O175.29
  17. (2+1)维KP方程的Darboux变换及其精确解,O175.29
  18. 一个新的广义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达布变换及其精确解,O175.29
  19. 应用相敏光放大器补偿孤子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研究,TN929.11
  20. DWDM高速多通道孤子传输系统的稳定性研究,TN929.11
  21. 孤子传输中高阶非线性影响的研究,TN929.1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力学 > 力学中的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