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

作 者: 张慧荣
导 师: 何小平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新时期 大学生 思想道德 教育方法 创新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2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界就“面向21世纪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讨论,其核心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中道德素质的提高是首要的问题。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素质,与此相适应的是,高校德育工作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从而使其在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的复杂形势下,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容,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给道德建设带来良好的契机。 尽管高校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差距不得不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深思。高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查阅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文献,从总体上看,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目前还没有综合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对江西部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力图掌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新时期特点,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从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重点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和对策,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全文目录


引言  6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亟待创新  6-14
  (一)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倾向  7-8
    1、政治态度鲜明,政治行为理性  7
    2、道德选择正确,价值取向多样  7-8
    3、社会公德较好,自我评价心强  8
  (二)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8-14
    1、自我意识彰显,道德行为知行背离  9-10
    2、价值取向实用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10-11
    3、缺乏责任感,心理调适能力差  11-12
    4、道德教育方式的“人学空场”  12-14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基础  14-21
  (一)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要遵循的几个规律  14-16
    1、思想道德教育教与学互动的规律  15
    2、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一致性的规律  15
    3、思想道德教育适应人的身心发展并为人的身心发展服务的规律  15-16
    4、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外因与内因对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规律  16
  (二)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要牢记的主要原则  16-19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7
    2、传统道德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17-18
    3、主体与客体互动的原则  18
    4、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  18-19
  (三)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要把握的基本原理  19-21
    1、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  19-20
    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  20
    3、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20
    4、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20-21
    5、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原理  21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的探究  21-39
  (一) 要探索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22-26
    1、德育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  22-23
    2、环境熏陶与榜样示范相结合  23-26
  (二) 要探索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26-28
  (三) 要探索自我教育与他律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28-32
    1、以人为本,反对单一刻板的灌输  29-30
    2、指导教育与自我教育互动  30-31
    3、尊重主体性,发挥班主任老师的职能作用  31-32
  (四) 要探索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  32-34
  (五) 要探索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  34-36
    1、以“对话”说服教育  35-36
    2、虚拟实践的教育方法  36
    3、熏陶感染的教育方法  36
  (六) 要探索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36-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3.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4. 高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研究,G633.6
  5.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6.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7.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8. 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F426.7
  9.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10.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11.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12.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3.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14.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5.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16.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8.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9.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20.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2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