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_mH_n正离子与N原子相关气相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作 者: 潘亚茹
导 师: 傅强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N 原子 C3H+ C2H+2 正离子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分类号: O621.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N 化学在星际分子的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对于星际化学和燃烧化学中 N 原子与一系列重要的碳氢化合物离子之间反应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N 原子与碳氢正离子的反应可能为星际分子的合成提供关键的步骤,而且这种方法已经用于聚炔氰及相关化合物在星际环境下的合成。 本论文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在星际化学和燃烧化学中重要 N 原子与相关 CmHn+正离子反应的反应势能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其中包括:C3H+ +N 和 C2H2++N 的反应势能面研究,以期通过理论计算给出反应详细的中间体结构,分析稳定性,可能的反应通道和反应机理,为了解星际化学和燃烧化学中有关的 N 原子与碳氢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和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用密度泛函方法在 QCISD(T)/6-311++G**//U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气相反应 C3H+ +N 的反应机理。确定了得到最低能量产物 P2C3N+ +H 可能的反应通道,获得反应势能面。整个反应过程为多通道反应,经过多个步骤完成,共找到九个中间体和十一个过渡态,产物 P1CNC2+ +H 为能量较低的产物,通道 1: R→IM1→TS1→IM3→TS2→IM4→TS3→IM5→TS11→P 为较为可行的反应通道。 2.用密度泛函方法在 QCISD(T)/6-311++G**//U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气相反应 C2H2+ +N 的反应机理。确定了得到最低能量产物 P3 HCCN+ +H 可能的反应通道,获得反应势能面。整个反应过程为多通道反应,经过多个步骤完成,共找到四个中间体和七个过渡态,产物 P2C2N++H2 为 能量较低产物,通道 d: R→IM1→TS3→IM3→TS7→ P2 为较为可行的反应通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第一章 前言  7-12
  1.1 星际化学的研究进展  7-8
  1.2 自由基反应的研究进展  8-9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9-12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12-29
  2.1 分子轨道理论  12-15
    2.1.1 闭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  12-14
    2.1.2 开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  14-15
  2.2 电子相关问题  15-21
    2.2.1 物理图象  15-16
    2.2.2 电子相关能  16
    2.2.3 组态相互作用(CI)  16-17
    2.2.4 相关簇(耦合簇)方法(Coupled-cluster)  17-19
    2.2.5 微扰理论方法  19-21
  2.3 密度泛函理论(DFT)  21-22
  2.4 基组的选择  22-23
  2.5 振动频率的计算  23-24
    2.5.1 谐振频率的计算  23-24
    2.5.2 零点振动能  24
  2.6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24-25
  2.7 化学反应过渡态的数学模型  25-26
  2.8 电荷密度分布与布居数分析  26-29
第三章 C3H++N 气相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9-36
  3.1 前言  29
  3.2 计算方法  29
  3.3 结果与讨论  29-33
    3.3.1 反应过程中各物种的结构和能量  29-32
    3.3.2 反应机理  32-33
      3.3.2.1 初始化连接  32
      3.3.2.2 反应历程  32-33
  3.4 各重要原子的电荷密度分析  33
  3.5 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确认  33-34
  3.6 不同反应通道的比较  34-36
第四章 C2H2++N 气相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36-43
  4.1 前言  36
  4.2 计算方法  36
  4.3 结果与讨论  36-42
    4.3.1 反应过程中各物种的结构与能量  36-39
    4.3.2 反应机理分析  39-40
      4.3.2.1 缔合  39
      4.3.2.2 离解  39
      4.3.2.3 反应历程  39-40
    4.3.3 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确认  40-41
    4.3.4 各重要原子的电荷密度分析  41
    4.3.5 各物种能量的变化及不同反应通道的比较  41-42
  4.4 结论  42-43
附录1 参考文献  43-47
附录2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7-48
附录3 致谢  48

相似论文

  1.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2.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3.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4. GMA的ATRP聚合及立构规整性的研究,O631.3
  5. 蛋膜固相萃取在环境水样微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X832
  6. 部分有机反应成环机理和反应选择性的理论研究,O643.12
  7. 聚乙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8. 多种还原性药物的测定与分析研究,O657.3
  9. Banach空间上基和框架扰动的研究,O177.2
  10. BeF,BeO,AlO分子的基态及低激发态势能函数研究,O561.3
  11. 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在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O658.2
  12. 两亲性偶氮苯功能化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O631.3
  13. 结合多种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和点击化学制备星形杂臂聚合物,O631.3
  14. 亚氨基二苄气相催化脱氢制亚氨基芪反应工艺研究,TQ463.2
  15. 基于四方的安全电子商务支付协议研究,TP393.08
  16.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技术研究,TN304.055
  17. 空间环境条件下绝缘材料聚醚酰亚胺(PEI)绝缘电阻模型研究,TM21
  18. APIC在大鼠体内两种不同吸收途径及其肠溶固体分散体的研究,R965
  19. RFID数据清洗处理策略与算法,TP391.44
  20. 热固性环氧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表面功能化的研究,O631.3
  21. 微悬臂梁机电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TH70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一般性问题 > 有机化学理论、物理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结构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