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桃蚜有翅蚜迁飞传带病原真菌和寄生蜂的生物学研究

作 者: 尚素微
导 师: 冯明光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虫霉目 蚜科 蚜茧蜂科 桃蚜 蚜虫病原真菌 寄生蜂 寄主迁飞扩散 病害传播 寄生蜂传播 蚜虫流行病 初始侵染 接触传染 毒力
分类号: S4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虫霉诱发的蚜虫流行病和寄生蜂都是蚜虫种群自然控制的重要生物因子。由于侵染蚜虫的虫霉多能形成休眠孢子,具有重要流行学意义的蚜虫初始感染长期被认为源于土壤中越冬的休眠孢子。然而,土壤传病假说无法解释至今无休眠孢子但全球广为流行的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而更有生命力的有翅蚜迁飞传病假说已获得大量实证。许多关于蚜虫和寄生蜂的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完全忽视了寄生蜂也有随寄主蚜虫迁飞而扩散的可能性。作为有翅蚜迁飞传病课题的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桃蚜(Myzus persicae)为主要对象,一是通过三年定点系统观察空中迁飞性有翅蚜带菌种类、频率及季节性变化,深化对迁飞传病现象生物学本质的认识,重点揭示受侵染有翅蚜在寄主植物上定殖后的传病行为及模式。二是通过感病和未感病、寄生和未寄生有翅蚜在定殖后生殖力的观察,建立它们各自的生殖力概率模型,从而定量表达有翅蚜传播病害和寄生蜂的生物学潜能。三是从感病有翅蚜虫中分离和鉴定代表菌种,通过生物测定建立时间-剂量-死亡模型,评价其侵染力。 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以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园中心大楼的楼顶作为空中诱蚜平台,楼顶中央平铺2×4m黄色防雨布作为诱蚜区,小区内等距安放25钵单株栽培的甘蓝或油冬。利用蚜虫趋黄性,引诱空中迁飞的桃蚜有翅蚜在小区内着陆。每天定时检查并收集所有有翅蚜,带回实验室单头饲养。共诱获迁飞性有翅蚜3183头,带回室内在21±1℃和12L∶12D条件下单头饲养7~12天,其中923头在定殖后7天内发病死亡,初始感染率达29.0%。在病死有翅蚜中,97.5%系蚜科专化性虫霉侵染所致,新蚜虫疠霉的发生比例高达81.9%,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占8.4%,普朗肯虫霉(Entomophthora planchoniana)占2.9%,弗雷生新接霉(Neozygites fresenii)占0.67%,虫瘟霉(多数为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少数为根虫瘟霉Z.radicans)占3.8%。另有个别有翅蚜尸系新蚜虫疠霉分别与普朗肯虫霉、暗孢耳霉或安徽虫瘟霉的复合感染所致。 空中诱获的带病有翅蚜在单头饲养期间,镜检确认的发病死亡绝大多数发生于定殖后第1~5天内(占98.6%),很少发生于第6天(仅9头)和第7天(仅4头),其中前3天累计发病死亡者达83.2%。所有带病有翅蚜定殖后的平均潜伏期(±SD)为2.5±1.2天,短于虫霉对蚜虫4~6天的侵染潜伏期。 在对385头带病有翅蚜的后代蚜群的12天饲养观察中,有68个蚜群在其母蚜病

全文目录


致谢  7-8
中文摘要  8-10
1 蚜虫真菌性流行病研究现状  10-22
  1.1 蚜虫病原真菌  10-12
  1.2 虫霉的分离和培养  12-13
  1.3 虫霉对寄主的侵染循环  13-14
  1.4 影响虫霉在蚜虫种群中流行的因素  14-16
    1.4.1 蚜虫种群  14-15
    1.4.2 病原菌与侵染体  15-16
    1.4.3 环境因子  16
  1.5 蚜虫虫霉病的初始侵染源与传播途径  16-20
    1.5.1 土壤传病假说  17-18
    1.5.2 虫霉孢子随气流传播  18
    1.5.3 虫霉孢子随天敌活动传播  18-19
    1.5.4 有翅蚜迁飞传病假说  19-20
  1.6 本研究内容及目标  20-22
2 桃蚜虫霉病始发期的初始感染  22-26
  2.1 材料和方法  22-23
    2.1.1 空中迁飞性有翅蚜的诱捕  22-23
    2.1.2 有翅蚜初始感染的观察  23
  2.2 结果与分析  23-25
    2.2.1 有翅蚜传带的病原种类及频率  23-24
    2.2.2 带病有翅蚜的死亡时序  24-25
  2.3 讨论  25-26
3 带病迁飞有翅蚜的定殖与传染  26-29
  3.1 材料和方法  26
    3.1.1 迁飞性有翅蚜的诱捕  26
    3.1.2 有翅蚜后代中传染的观察  26
  3.2 结果与分析  26-28
    3.2.1 带病迁飞有翅蚜的定殖  26-27
    3.2.2 带病迁飞有翅蚜的传染  27-28
  3.3 讨论  28-29
4 有翅蚜迁飞传带虫霉和寄生蜂的潜能  29-36
  4.1 材料和方法  29-30
    4.1.1 迁飞性有翅蚜的诱捕  29
    4.1.2 有翅蚜中寄生蜂的观察  29
    4.1.3 诱捕的有翅蚜在定殖后的生殖力潜能比较  29-30
  4.2 结果与分析  30-34
    4.2.1 有翅蚜携带的寄生蜂种类和僵死时序  30-31
    4.2.2 不同类别有翅蚜定殖后生殖力的比较  31-32
    4.2.3 不同组别有翅蚜的生殖力概率模型  32-34
  4.3 讨论  34-36
5 安徽虫瘟霉的分离、培养及其对桃蚜的毒力  36-40
  5.1 材料和方法  36-37
    5.1.1 供试菌株分离和培养  36
    5.1.2 菌种鉴定  36
    5.1.3 液体培养  36
    5.1.4 供试桃蚜  36
    5.1.5 生物测定  36-37
    5.1.6 数据处理  37
  5.2 结果与分析  37-39
    5.2.1 分离菌株的培养情况  37
    5.2.2 菌种鉴定  37
    5.2.3 安徽虫瘟霉对桃蚜的毒力  37-39
  5.3 讨论  39-40
6 总讨论  40-42
参考文献  42-48
英文摘要  48-50
附:在读期间已发表和投稿的研究论文  50

相似论文

  1.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2. 低毒力病毒CHV1-CN280对寄主毒性的影响及其p29基因在栗疫菌及稻瘟菌中的功能分析,S436.64
  3. 溶藻弧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与保藏方法的研究,S943
  4.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5. 霍乱弧菌LysR/MFS调控体系的功能研究,R378
  6. 寄主体型和日龄对广大腿小蜂产卵选择和后代发育适合度的影响,S476.3
  7.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8.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9. 句容不同品种草莓病害调查及草莓主要病害药剂防治试验,S436.68
  10.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因子的表达及两种根管常用药物对其作用研究,R780.2
  11. 甲醇对萝卜及其害虫的影响研究,S436.31
  12. 白僵菌产品开发及防治2种主要害虫的研究,S476.1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防菌株筛选与防效的初步研究,S435.651
  14.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分析及内标PCR检测方法的评价,TS254.7
  15.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研究,TB383.1
  16.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TB383.1
  17. 鳗弧菌6个毒力基因的多重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以及创新检测技术的初步探索,S941
  18. 一种新的鳗弧菌毒力相关因子MItD的功能研究,S941
  19. 上海地区生猪屠宰产品中猪链球菌2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两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的调查,S855.99
  20. 脐橙炭疽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物的筛选研究,S436.66
  21. 柑橘溃疡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S436.6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